寻求解脱
◎ 法遵比丘尼
三千年前恒河流域的印度人发展出解脱观,希望能以自身的修行根本解脱生命中不可避免的苦迫。十八世纪以后欧美国家展开一联串的解放运动,因为人民不愿再受各种型态的压榨、剥削、奴役与钳制。虽然解脱与解放的手段不同、诉求对象不同,但它们渴望挣脱束缚、脱离苦迫的用意却是一致的,从终极目标而言,解脱与解放可说是同义词。
但依究竟而论,解除痛苦的终极方法,不可能靠外在环境的改善,典章制度所保障的人权,无法保障不受老病死忧悲恼苦折磨的权力。若想根本解放生命所有的烦恼苦痛,唯一的办法是靠自我改造,以成为环境所无法干扰的强者,才可能实现彻底杜绝苦痛迫害的理想。
解放运动消弭痛苦的方法是以满足欲贪为手段,人们误以为痛苦源于欲望的不能满足,首先人民要求生命安全的保障否则感到痛苦、其次要求财产的保障否则感到痛苦、之后要求受教育、言论自由、生活品质等等。所有权利的获得都来自一次又一次流泪、流汗甚至流血的抗争。悲哀的是,每当获得一种保障、取得一种权利之后,人们都会发现,其背后仍有保障与权利待争取。解放是一种对外的抗争,它离不开利益争夺、权力消长、胜骄败馁等与外在世间互动的炽燃烦恼,当然更不可能根本解决老病死忧悲恼苦的既定命运。
解脱,则是对自身作内在调整,它是彻底的自我负责、自我改造,完全不涉及一切利益、权力、胜败之类的世俗争竞,所进行的是一项常人从未触及过的,超越世间、超越习性、超越动物本能的逆向改造,它能超越既定的思考模式和生命运作模式,也超越既定的老病死忧悲恼苦命运,总而言之它超越一切苦恼。
解放运动最终仍得走上以修行来寻求解脱的老路,才能贯彻解放的精神、完成解放的理想。毕竟,人们最终的渴望是从痛苦中解放出来,而不是为抗争而一再找寻可抗争的对象。
可是一谈及修行,马上面临到无量法门这个叫人难以招架、应接不暇的难局。人人都知修行是为求解脱,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法句几乎每个佛教徒都能朗朗上口,可是真要论起实践的方法,便各执一辞、莫衷一是,其间差异之大仿佛彼此都是来自不同教派、师承不同教主似的。那些无谓的歧见,事实上都是源于对解脱的确实内容模糊不清。
是以,必得了解为何有苦要解脱?到底要解脱的苦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着手实践解脱?且看佛陀是如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我昔于色味有求、有行,若于色味随顺觉,则于色味以智慧如实见。如是于受、想、行、识味有求、有行,若于受、想、行、识味随顺觉,则于识味以智慧如实见。味是味着、嗜好、兴趣的意思,所有的人无不误以为他们所味着、嗜好、兴趣的是外在的事物,因此人们纵情喝酒、赌博、打电玩、聊天、阅读、工作乃至追求精神与心灵的提升,希望从中获得快乐、满足。但无论如何全心投注,众生永远也无法真正感到充实满足。佛陀不同于一般人之处就在于他能觉察到:事实上众生之所以会耽溺外在事物的根本原因是耽溺于五受阴。为了味着、嗜好、兴趣于五受阴,所以才向外追求喝酒、赌博、打电玩、聊天、阅读、工作乃至追求精神与心灵的提升等行为,目的在于满足对五受阴的嗜爱。
我于色患有求、有行,若于色患随顺觉,则于色患以智慧如实见。如是受、想、行、识患有求、有行,若于识患随顺觉,则于识患以智慧如实见。患是过失、罪过、灾祸,一般人对过失、罪过、灾祸的认识也仅停留在外在事件上,譬如说了一句无心却伤人的话、超速驾驶而肇祸、连日豪雨造成重大水患或心灵与自我空虚感。但即使紧守口德、谨慎开车、住在没有天灾人祸的安稳国度乃至致力自我充实或充实心灵,生活中的创伤、不如意、苦恼与空虚仍是如影随形。佛陀见人所不能见,觉察到所有的过失、罪过、灾祸来自于五受阴,只因五受阴无常、苦、无我的特性,使人永远承受动荡不安的苦难,会有无心之失、会有一时大意、会遇到天灾人祸及空虚寂寞等各种千奇百怪的苦难。
我于色离有求、有行,若于色离随顺觉,则于色离以智慧如实见。如是受、想、行、识离有求、有行,若于受、想、行、识离随顺觉,则于受、想、行、识离以智慧如实见。
离代表离弃、拒绝、摆脱的决心与努力:职场不顺心决定离职自行创业、婚姻不和谐打算离婚重新过生活、和其他的修行道友见解不合便计划另觅道场改投名师。人们在遇到挫折、障碍时、所要远离的总是外在的世间、外在的环境,但无论摆脱多少环境,新的挫折与障碍永远横亘在前。佛陀则是对症下药地远离五受阴,他观察到症结在于五受阴,既然困扰的根源在于五受阴,那么只要离弃五受阴,所有的困扰跟着全都摒除了。
众生贪恋生命、贪恋性灵、贪恋世间、贪恋亲眷、贪恋辛苦经营起来的成就,其实真正贪恋的仅是五受阴;众生为职业消沉、为感情哀怨、为人际关系挫折、为生活琐事烦躁、为心灵空虚渴求,其实真正困境在于五受阴无常、苦、无我的本质;众生巴不得能脱离令人厌恶的人、事、压力与烦恼,其实脱离不了外在人、事、压力与烦恼逼迫的根源在于自己有能受其逼迫的五受阴,真正该离脱的反倒是自己的五受阴。五受阴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众生贪恋毫无益处的它、为它受尽痛苦折磨,为何还不下定决心舍弃它?
倘若佛陀所证悟的正法不是如实知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那么佛陀的修为再好,也不过和一般有大福德的诸天及有见地的沙门婆罗门没两样,不脱、不出、不离,永住颠倒,亦不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因为佛陀如实知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是以佛陀能超越诸天及各种学派的沙门婆罗门,由天、人众中自证得脱、得出、得离、得解脱结缚,永不住颠倒,亦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教徒最爱称颂佛陀的大智慧、大功德,但若不知五受阴的集灭味患离,就根本不认识佛陀。
摘自《灭苦之道》
更新于:3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