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三卷12

2024-03-12 08:29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

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

第三卷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本品总结极乐世界,清净庄严,境智冥合。因果如如。诸往生者,内无取舍分别,故外感远离分别之境。无分别故,清净平等。故唯受最上快乐,住正定聚,决证极果。弥陀本愿,究竟圆满。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闇、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复无住著家室。于一切处,既无标式名号,亦无取舍分别。唯受清净最上快乐。

上段首明无分别之境相,次明无分别之心念。

无有昏闇、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按五种原译:汉吴两译谓极乐日月处空。《魏译》不言有无。《唐译》、《宋译》均直言无有日月。《弥陀疏钞》曰:若和会之,当是日月虽存,以佛及圣众光明掩映,与无同(同于无日月)耳。而以理揆之,无者为正。何者忉利以上,尚不假日月为明,何况极乐。按莲池大师之意,依理而言,以无有日月为正宗。故今经取唐宋两译之文,直言无有日月,与莲池大师同旨。因忉利天以上诸天,皆不赖日月,何况极乐世界耶?又《汉译》曰:无量清净佛(即阿弥陀佛)顶中光明极大明。其日月星辰,皆在虚空中住止,亦不复回转运行,亦无有精光,其明皆蔽不复现。此正符莲师所和会之说,彼土日月之光在圣众光中,掩蔽不现。如经云日月火珠皆匿曜\。又如本经《礼佛现光品》曰: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菩萨光明,尚皆隐蔽,何况日月星辰等等耶?是故彼土无有昏闇、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唯是常明不昏,无有昼夜。

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就此土言之,其所以有昼夜年月与劫数者,因地球、月、日、星云等等皆在运动。自转与公转,遂有昼夜一月一年一劫等等,而岁月迁流。今据《汉译》,彼土日月星辰皆在虚空中住止,亦不复回转运行。是表彼土纵有日月星辰等,而无运转相,故无昼夜之别。时间无迁逝,故无岁月劫数之名\。但以顺余方故,始言岁月。(故知时间生于动。动之本,生于念;妄念相继,故有时间。近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氏谓,时间只是由于人的幻觉,与此相通。)

复无住著家室\,亦非定言无有舍宅也。如前《受用具足品》云:所居舍宅\,尽极严丽\,或在虚空,或在平地。足证非定无舍宅也。今言\无者,盖指不著家室之相也。极乐会众,所闻皆是无我之声,闻即相应。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既无有我,何有我之家室。故于所居舍宅,无有执著。故云复无住著家室\也。复因人皆无我,故一切皆无须标式名号\。上显境无分别。而此妙境,正由于离取舍分别\之智心也。心净则土净。心离分别,则境亦无分别矣。此心此境,本无分别。境智一如,绝诸尘垢。故云:唯受清净最上快乐\。如《称赞净土经》曰:唯有无量清净喜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上文乃弥陀第廿九住正定聚愿\,及第十二定成正觉愿\之成就。此实为弥陀全部本怀之鹄的,无量妙行之圣果,智悲方便之极则,度生大愿之究竟也。文中有正定、邪定与不定三聚。聚者,类聚也。此三聚之说,通见于小乘及大乘经论,但内容差异甚大。小乘如《俱舍论》谓:初果及其以上之圣者,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为邪定聚。余者,介于上二聚之间,是为不定聚。大乘中三聚之义,复有多类:(一)《智度论四十五》曰:一者正定聚,必入涅槃。二者邪定,必入恶道。三者不定。(二)《释大衍论一》云:有其三种:一者,十信前,名邪定聚。不信业果报故。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圣(十地)名正定聚。不退位故。十信名不定聚,或进或退,未决定故。(《大乘起信论》同此)。二者,十信前并十信,名邪定。大觉果,名正定。三贤十圣,名不定。三者,十信前,名邪定。十圣,名正定。十信三贤,名不定。诸说不同。小乘以初果及其以上为正定。大乘或以必入涅槃,或以三贤以上,或以十地以上,或唯以大觉佛果为正定。

至于今经所云彼土众生,皆住正定聚者,净影云:位分不退,名为正定。莫问大乘小乘众生,生彼国者,皆住正定。望西同之,并云:一切善恶凡夫,乘佛愿力,生彼国者,处不退故。是名正定。又憬兴云:若生净土,不问凡圣,定向涅槃,定趣善行,定生善遗,定行六度,定得解脱,故唯有正定聚而无余二也。《会疏》同之。又《甄解》宗善导意,释曰:《释摩诃衍论》所谓正定聚,从佛果至十地三贤,皆名正定聚。净土正定聚亦然。或现十地三贤等。其体必至灭度。但是一涅槃界之示现差别耳。约一法句,则十地三贤当相即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甄解》之说,深显经意。盖谓净土之主伴皆是大乘,故皆住于正定聚。至于示现十地三贤,其体必入涅槃,当相即是法身。故于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句下,紧接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往生之人,皆入正定之聚,决定成佛,极显弥陀大愿,不可思议。

本品会集魏唐宋三译。文曰:若已生,若当生,(若当生见唐宋二译),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弥显弥陀大愿之深广。是则不但已生极乐者,住正定聚,必证菩提。乃至现在当来一切将生极乐之人,但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能与弥陀本誓相应者,虽居秽土,仍是具缚凡夫,但亦已住于正定之聚,决证菩提。是诚超情离见,不可思议,绝待圆融,究竟方便也。又《唐译》曰:若当生者,皆悉究竟无上菩提,到涅槃处。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盖谓当生极乐者,皆悉建立往生之正因。依此正因,必得往生之果。必然一生补佛。故曰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彼邪定聚及不定聚之人,则不能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故云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又唐善导大师深入经藏,明正定聚益,通此彼二土。(谓弥陀入正定聚\大愿之益,通显于彼土极乐与此土娑婆。)《甄解》曰:此土正定聚,是密益,彼土正定聚,是显益。又曰:若为现生密益者,今家(善导)不共义也。可见《甄解》极赞善导大师所说,当生之人,虽身在娑婆,已获入正定聚之密益,为殊胜不共之妙义。所谓密益,盖指冥得此益也。又《小本》亦有与此相呼应之经文,经曰: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表现在当来一切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之人,皆不退转于无上菩提。可见不退转之胜益,亦复通于彼此二土,与今经文同一玄旨。阿弥陀佛大愿大力,不可思议。

专论极乐依正庄严之经文至第廿二品,告一段落。此下即为十方佛赞\,三辈往生\等。《无量寿经起信论》会结前之经义,消归自心。论曰:如上种种庄严,种种佛事,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水中月,如画所现像,如幻所化人,皆以佛神力故。随众生心而出现故。当知一切众生所有神力,本与如来无二无别。特无大愿大行,发起胜因。不觉不知,沉沦永劫。若能一念回光,方知家业具在。如入宝山,取之无尽。如游香国,触处蒙薰。要须亲到方休,慎勿半途而废。

谢谢来访!欢迎经常来上品莲生的空间访问交流

请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莲生的空间,即可进入本空间。

点击(上品莲生的空间 )即可进入

更新于:8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