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
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
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来,据考察多达二百余部。不但如此,在《慧印三昧经》中说:瓶沙王第一夫人跋陀斯利(阿闍世王的母亲)后生男子须呵摩提见到阿弥陀佛。
《净土教概论》一书,我翻阅过几次。不知何时在这段文字上加了眉批:关于《慧印三昧经》此段文字,望月信亨先生闹了笑话。因为《佛说慧印三昧经》里没有瓶沙王第一夫人跋陀斯利(阿闍世王的母亲)后生男子须呵摩提见到阿弥陀佛的话。瓶沙王也叫频婆娑罗王,是与释迦牟尼同时代的摩揭陀国的国王,是现实社会的人,不是神。其第一夫人如果后生男子须呵摩提见到阿弥陀佛,是不可思议的事。最近又翻阅《净土教概论》,看见当年的眉批,觉得当年的草率,于是再做一点工作,为了谨慎,便找到望月信亨日原著,检视其原文为:
瓶沙王の第一夫人拔陀斯利(阿闍世王の母)が後男子となって须呵摩提に生じ、阿弥陀佛を见るぺしとぃひ。
这段话翻译成中文应该是:瓶沙王的第一夫人拔陀斯利(阿闍世王的母亲),后来(修)成了男人,(往生)到须呵摩提,见到了阿弥陀佛。
显而易见,这里并非原文出错,而是译者翻译时理解上的错误:其一,按照《无量寿经》等经的说法,女人经过修行,可以修成男人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原文中的となって本身就有变成为的意思。其二,须呵摩提不是人名,而是极乐世界的意思。
考《慧印三昧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入定(即入慧印三昧)之后,弟子们既看不见他,甚至迷茫到想不成他。大家很着急,就去问文殊师利菩萨,文殊说:你们也入定,不就找到了吗?弟子们入定还是找不到。弟子们又来问文殊,文殊说:过一会他就回来。与此同时,十方佛国的佛,各自都打发他们的菩萨到释迦牟尼跟前来,看释迦入慧印三昧的盛况。佛出定(从慧印三昧起)以后,说了佛身有百六十二事难可得知,结论是佛身不可以想见知。可是,释迦又让弟子们应该晓了慧解这慧印三昧,因为若有菩萨积累功德,奉行六波罗蜜,百劫除优和拘舍罗(《翻梵语》译曰方便),不如一时闻是三昧。佛经的闻包括看、听。接着,佛从各个方面说明慧印三昧的重要。佛说是法时,不可计数的菩萨得到各种各样的好处,以文殊师利为首的菩萨们纷纷表态要晓了、慧解慧印三昧。此时,瓶沙王夫人出场:
尔时瓶沙王第一夫人,名为拔陀斯利,阿闍世之母也,亘那腊者拘之女也。瓶沙王第一夫人拔陀斯利便从座起,前到佛所,为佛作礼,以杂彩珠衣及五百七宝华盖供养于佛。便自说言:我于后来世,当解是三昧,当持是三昧。其有持是法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我当拥护之。教一切人发菩萨意。不诽谤于空法,不但口说空,朽身不惜奉命,何况世间所有。尔时瓶沙王宫中八千采女及摩竭提国中六万优婆夷,闻是三昧皆发菩萨意。皆悉愿乐是三昧。
经文告诉我们:瓶沙王夫人表态──她也要慧解、奉持慧印三昧。在她的带领下,后宫采女及摩竭提国的六万在家清信女也信奉此三昧。
接着,佛为瓶沙王夫人说偈语。原文是这样:
佛尔时为瓶沙王夫人跋陀斯利亘那腊说偈言:
我自念无央 数恒边沙劫
尔时于世有 佛名为福明
教授世间住 寿六十七劫
尔时法王众 僧复无央数
时有遮迦越 王名为慧刚
王有两夫人 一名为月明
于欲无所索 诸法无所着
弃家行学道 一亿岁护法
如是不可计 于无数诸佛
法欲尽时生 彼护于后法
然后来世世 恒边沙佛等
当复于彼处 生护于后法
遮迦越慧刚 王于阿閦佛
与诸夫人数 皆生于彼国
悉已护法寿 终后为男子
生须呵摩提 见阿弥陀佛
八千采女及 摩竭优婆夷
若法欲尽时 常当护佛法
寿终后皆得 卅二相如佛
坐于莲华到 阿弥陀佛前
佛经中的偈语,往往有这样的缺憾:为了韵文的整齐划一,把一些句子打断成四言或六言,或七言。人们把它们连起来读,意思就比较通畅。如果把上引偈语按正文来读,就成了这样:
我自念无央数恒边沙劫,尔时于世有佛,名为福明,教授世间,住寿六十七劫。尔时法王众僧复无央数。时有遮迦越王,名为慧刚。王有两夫人,一名为月明,于欲无所索,诸法无所着,弃家行学道,一亿岁护法,如是不可计。于无数诸佛法欲尽时,生彼护于后法。然后来世世,恒边沙佛等,当复于彼处生,护于后法。遮迦越慧刚王,于阿閦佛,与诸夫人数皆生于彼国,悉已护法,寿终后为男子,生须呵摩提,见阿弥陀佛。八千采女及摩竭优婆夷,若法欲尽时,常当护佛法,寿终后皆得卅二相如佛,坐于莲华,到阿弥陀佛前。
读了上引佛经,再来看海印法师对《慧印三昧经》理解上的一点失误,就看得清楚了:一是遮迦越慧刚王的诸夫人寿终后为男子,生须呵摩提,即往生须呵摩提。法师的疏忽:此须呵摩提不是人名。须呵摩提又叫须摩提、须阿提、须呵摩持。意译作妙意或好意,实际就是指西方净土。因为他们往生须呵摩提,所以能见阿弥陀佛。
摘自《净土宗文集》
更新于:9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