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品僧诗

2024-03-28 08:24

四 品 僧 诗

◎ 柯万英

古今僧人中诗品颇高者不在少数,其中许多僧人的优秀作品散见于各种诗集之中。僧人的诗篇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冲淡、清寒、寓有佛理。僧人以其独特的眼光打量世界,以其出世的观点来审视社会和对待生活;僧人也与普通人交往,与平凡人一样重视友情。北宋和尚佛印与苏东坡、黄庭坚经常唱和;唐朝僧人皎然与刘长卿、陆羽为友;苏东坡题画《惠崇春江晚景》,惠崇便是一位能诗善画的和尚;寒山寺的寒山、拾得二僧既是得道高僧也是吟诗好手;张志和、布袋和尚、诵帚和尚、神秀、惠能等等一大批高僧均能以诗谈禅,以诗说理;诗僧历来为人们敬重,僧诗历来为大众喜爱。凡人中也有许多诗家词客在洞彻人生世事之后,创作了大量佛理诗词,因此我们说佛理诗词独具一格自成一家。佛理诗的共同特点是诗味清寒,诗意深奥,诗风朴素,言此意彼,天然趣成。在诗词文化的长河中,佛理诗影响了众多诗人的创作艺术。例如李白、苏轼、黄庭坚、秦观、白居易、王维都写了许多颇有品位的谈禅说佛的诗词。

今天我们进行教育改革,主张教育回归,佛理诗对我们颇有启示作用。本文特于众多佛理诗中选取四首上乘之作加以分析,咀嚼其中佛理,别有一番韵味。

一品菊花黄

篱菊数茎随上下,无心整理任他黄。

后先不与时花竞,自吐霜中一段香。

--《咏菊》诵帚禅师

诵帚禅师是一位看破红尘洞穿世事的得道高僧,在他眼中诵经诵帚已无区别,顺从自然,生灭由心。篱菊数茎随上下,无心整理任他黄。深秋时节,篱边数茎菊花,在风中轻轻摆动,主人不修不剪任由他集中、稀疏、低俯、高仰、斜出,自由生长。自然的生态才是生命的本相,人为的加工,则失去天然之貌。

后先不与时花竞,自吐霜中一段香。菊花开时,秋意渐浓,秋风肃杀,百花凋零,菊花不与众芳争艳,独自点缀秋天,与红叶相伴,与青松为友,于严寒风霜中吐出幽幽芬芳。

从前,五柳先生独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喜爱菊花的人自然品行高洁,轻视身外浮名,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精神世界的安逸。这样的人不求闻达,不慕虚荣,追求的是内心的平和恬静自适。霜中一段香即心中一段香。人生达此境界,可谓超然物外,飘逸高远了。

二品桃花红

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

灵台始一见,回首舞三台。

--法因和尚

这是法因和尚写的一首开悟诗。山岩上一树桃花,灼灼如火,桃花给苍翠的大山以点缀,给峭立僵硬的岩石以活力。云雀衔花,风舞花飞,久居深山古刹寂寂寞寞的众僧因见了这一树热烈的生命,这一位与众不同的佳丽而欣赏不已,以至禅心不定,俗心复燃。众僧之中有一僧人心中所思与众不同,他想到的是花从何处来?桃花与世间诸物一样,是众生中之一生,来到天地之间,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姿态,这一特殊的姿态是美是丑?是福是祸?是愚是智?不得而知。

灵台始一见,回首舞三台深思的和尚心中突然闪现出一种身居仙境的景象,这景象或许就是佛祖现身指津,启示凡人通向禅道的路径。禅都是这样悟出来的。冥思苦想数十春秋而不得,然而突然间灵光一闪,法相顿显,回首一瞥,但见身边瑞气霭霭自己打坐在那莲花宝座之上了。

凡人与禅师的区别就在于凡人见物即物,看见桃花只知道色、香、味、形,而禅师眼中的桃花却富含禅意。花从何处来?这一问就问出了禅机,问出了深意。凡人中几人有此禅思呢?凡人总是被表象障住了眼睛。当初那个武陵人复寻桃花源而不见,恐那桃花原来就不是凡间之树,而是上天降示众生的法相。

三品明月归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船子和尚

这是唐朝和尚写的一首佛理诗,诗中描绘了一幅月夜湖上垂钓图。

夜深人静,鱼和尚独自一人划船来到湖中,天上一轮明月,洒下无边清辉,水面上跳动着无数银色的鳞片。鱼人抛出了鱼线,丝纶轻落水面,荡出了一圈又一圈涟漪。鱼人一边钓鱼一边赏月,任凭船儿在晚风中自由飘荡,夜一片静谧,水上渐生寒意。鱼儿到底咬没咬食呢?不知道啊。可能气温太低,鱼儿藏到深水中去了吧?大半夜了,也未钓到几条鱼。也不要紧,反正目的不在钓鱼。身上有些冷了,回去吧,回去也很有意思,虽然垂钓无什收获,但这满船的月光却很有意思。禅是什么?禅就像这月光一样,说它有吧,你却摸不着,抓不住;说它无吧,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且给宇宙,给人间送来无边的光明;你要感激它吧,它从古至今就这样地存现着,拒绝一切多余的人情;你想占有它吧,它绝不让任何人独自占有;无论是富人,权贵,或者穷人,情人。能以船载月的人,能知道船中载月的人,其实就是悟得禅之真谛的人,就是得道高人。因为芸芸众生是悟不出来的。

四品梅花香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无名尼《悟道诗》

诗中叙述了一个趣味天然的僧人寻春活动。春日来临,小尼姑放下经卷,放下木鱼,离开阴沉沉、死寂寂的庵堂,(笔者想只有小尼姑才会这般无心而有趣)到田间阡陌去寻找春天的气息,她走了很多路,走过村坊田野,走过曲折小径,穿越稀稀疏疏的树林,穿过河上轻轻的薄雾,她没有看到绿草如茵,没有看到山花烂漫,可是她还是很快活,因为她呼吸了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活动了大半天。她快乐地回来了。回到禅院,院中一株老梅,梅花已经绽放,小尼随手折下一枝梅花,放在鼻上轻轻地嗅着。有老尼问你寻见了春天吗?答曰:未见到。看到小尼憨憨傻傻的样子,老尼笑了:你未见到春天,手里怎么拿了一束梅花来嗅呢? 梅花是报春的花,梅花盛开,春光已经来临了啊。小尼站立梅花树下,呼吸着梅花的芳香,与春天亲近。

佛的道理就是这样,佛不是菩萨,不是神仙,不是法术,更不是雕像和经卷,佛就在你的身边,就在你的心中,无佛即佛。佛是无须翻山越岭去寻找的,就象春天的来临一样。

摘自《灵山海会》总第27期

更新于:5个月前
上一篇: 栟榈寺
下一篇: 钵塔院如大师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