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必成正觉 第七卷

2024-04-07 08:44

必成正觉 第七卷

黄念祖老居士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

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

本品是必成正觉。上一品发大誓愿是因,本品必成正觉是果。有大誓愿的胜因,必然感得成就无上正觉的妙果。以上发大誓愿的人是法藏大士,所有的愿文是释迦世尊在无量寿会上转说。在佛说完愿文之后,就对当机的阿难尊者说:当时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如来之前,说了以上的大愿之后,又用偈颂表达自己的心愿,当时法藏所说的偈颂是:我建超世志当雨珍妙华。

开头的我建超世志成就菩提果这一小段,是法藏大士大愿的核心与全体。开头四句,大意是:我已建立超越一切世间的志愿,决定成就无上的至道,这个愿若不能满足,我决定不成佛。所以这四句就是织成四十八愿的经纬线,决定成佛的大愿。

以下六句的大意是:在我求成正觉的同时,还要当种种众生的大施主,救济他们的贫穷与困苦,要让种种众生在生生死死的长夜之中永离忧苦,并生出种种善根,成就菩提妙果。这便是织成四十八愿的另一条经纬线,愿愿为一切众生。至于本段中重要的经句解释于下。

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超世是超越一切世间,这里所指不但超过声闻、缘觉、菩萨,而且超过诸佛。经中已经说过,法藏大士发愿时说: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还有《后出偈经》里头说:发愿逾诸佛,誓二十四章。逾就是超过,我发的誓二十四章超逾了一切诸佛。这就是说法藏大士所发大愿是要超过诸佛。在经中成就文里,极乐世界超逾十方一切世界,所以说法藏比丘的超世之志愿,所谓超世,实际是包括要超过诸佛的大愿。法藏大士住真实慧,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以极乐种种殊胜庄严都是弥陀自心真实智慧的流露,正与《往生论》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是清净句,即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彼此契合。无为法身就是每个人的自心,所以极乐的种种依正庄严,全是显的我们自己的心。所以先师夏老居士的《净修捷要》说托彼依正,显我自心哪。托是假借,依靠。就靠了这个极乐世界的依报的国土,这色、光、声、香,正报就是诸佛菩萨,托彼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显现自己的本心。既然你自心所本具,也即是诸佛法身的流现,所以一尘一毛都是一真法界,各各圆明具德。理事无碍:水鸟树林都说妙法,声、色、香、光都增长道念,尤其是凡夫带业往生都证不退,超情离见,不可思议。事事无碍:芥子容纳须弥山,刹那即是亿万劫,完全打破世间一切情见。所以法藏大士的大誓愿海,叫做超世志。

必至无上道。道就是觉悟,无上道就是最高无上的觉悟,也即是无上正等正觉。《法华经》说: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法华经文与法藏比丘大愿,完全一致,都是要众生成佛。必至无上道贯彻在全部大愿之中,既是大愿主体,又是大愿的殊胜之果。四十八愿每一愿都是为众生成佛,所以这是本愿的主体。所谓果者,众生依止遵奉此大誓愿海,必定证入无上菩提。复为大施主,我还要做大施主。这个大施主就是要包括财施、法施。因为众生还是凡夫,他还离不开这些物质生活,所以还要财施。只是财施,那你救人没有彻底。救人需救彻,还得法施,让他自己明白。本经《积功累德品》,法藏比丘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拿六度来教化众生,让众生安住于真正之道,这就是法施。又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这就是财施。所以财法两施,就是大施主,才能真实的普济诸穷苦,使种种众生脱贫离苦,闻名得度,往生净土,究竟成佛。所以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众生一念妄动,堕入无明,永劫轮回在六道里面,生死黑暗,所以称为长夜。而且无明遮盖了众生的本心,也是黑暗,也是长夜。在这个生死的长夜之中,要让众生无忧无恼,那就是让他们出生众善根,要使得众生出生善根,出了善根,善根就要结果,必定成就菩提果。这是慈悲至极的救度,这样救人就能救彻。你看一个人可怜,你请他吃一顿美餐,可是明天、后天他又挨饿。这就没有救彻。为了救人救彻,就要让他成就种种善根,那就必然成就菩提的果实,永离忧患,彻底解脱。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本段标出无量寿,下段标显无量光。正因全部大愿都是以无量光寿作为主体,所以古德说:一一大愿归光寿。因为佛寿无量,所以众生永有佛陀作为自己的依怙,永不会变成失母的孤儿,并且任何时间弥陀都是今现在说法(《阿弥陀经》),在无量劫以后,仍是今现在开导众生悟入佛的知见,永远不会终止。又因佛光无量,所以普照十方虚空,普对一切众生广作饶益。正因无量光寿,所以其它各愿可以实现。一切众生闻名发心,忆念弥陀,都往生极乐,都成为一生补处,必定成就无量光佛、无量寿佛。可见因佛的无量光寿而成就各愿,众生依弥陀决定成就无量光寿,净宗玄妙不可思议。

本段大意,法藏大士说:我法藏将来成佛的时候,佛的名号叫做无量寿,一切众生只要听到我名号,欢喜信受,依教修行,就全部都会来生极乐国土。生到极乐的人都是真金色身,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生到极乐的人,并不是在极乐中安享自身种种不能形容的妙乐,而是学习教主阿弥陀佛,也发起大悲普度的心愿,誓为一切众生谋求究竟彻底永恒无上的真实之利,愿度一切众生共生极乐。为了觉他,首须自觉,所以自己远离一切世间情欲,深入正念,用清净的智慧,勤修证入涅槃的无上清净无欲的诸行。

上段开头这四句,就是四十八愿的核心哪,也是全经的教眼、十方的如来接引众生的妙手、一切众生出苦的宝筏。四十八愿就是这四句的展开。阿弥陀佛圣号,有无量的意义:无量寿、无量光、无量清净、无量庄严、无量智慧、无量菩提,也就是无量的无量。无量寿就表示法身常住,所以无量寿这一名号可以摄一切名号,这一句也就广摄阿弥陀佛一切功德。有缘众生闻到名号,由于弥陀大誓愿海无边的愿力加被,就都愿来极乐国土,于是至心信乐,称念阿弥陀佛,乃至只念十声,也没有不往生的,所以说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这正是大誓愿海的核心,第十八愿的重述。足证法藏大士的偈颂虽短,可是包含了四十八愿的一切精湛至妙之处。能听闻到阿弥陀的名号,才能念阿弥陀佛,由于信愿持名,就得生净土。到了极乐国土,种种都是增上,没有退缘,寿命无量,决定成佛,所以称为大愿之王。这些众生都来到我刹,都跟佛一样具有金色之身、三十二种大丈夫相,以及种种胜妙之相一齐圆满。往生的人不但身形似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念也都在学佛,如佛。大家来到极乐国土,不是为了自己享乐,而是为了学佛,愿同阿弥陀佛一样,也是以永恒的大悲之心来利益众生。所以《往生论》说二乘种不生。你只是求自觉,自己安乐,自己享受,甚至只是自私自利,个人打算,这怎么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要发大菩提心,要利益诸群品。往生之人,他们不但是金色光明大丈夫相,更殊胜的是都有大悲之心,愿有如佛一样的大悲之心,来利益种种品类的众生。你要觉他,要去度众生,那你不能不自觉呀!要使别人觉悟,你自己还没有觉悟,怎么能使别人觉悟。所以蕅益大师说的很好哇:你自己没有觉悟,就想觉他,就如同你自己正在河水中漂流,自己正在挣命,可是你要救济岸上的人啊,这岂不是笑话。所以蕅益大师说的透彻,自己觉得岸上的人有危险,而不知自己更危险。既然是如此,所以要救度众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觉悟。笔者建议大家,没有时间念《无量寿经》不要紧,只要常念这一段偈颂,功德不可思议。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欲就是贪欲。《四十二章经》说:离欲清净,是最为胜。既然离欲是最胜,当然不离欲就是最为危险了。目前有许多怪现象,有些佛教徒不但不离欲,甚至纵欲,赞叹纵欲,邪见缠身,怪论惑众。初机行人,必须小心识别。所以要离欲啊,离开这些欲染。正念,是八圣道之一。一、正见,二、正思维,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正念是以真智忆念正道,是以无漏的念作为本体。也就是离开邪见分别,念法的实性叫正念。深正念是很深的正念。例如《心经》的深般若波罗蜜,是指不是小乘共同的般若、不共的般若,所以是深般若。深正念,《观经疏》说:舍相入实,名为正念。舍离一切相,入诸法实相,这个叫正念。能入实相这是深正念。

净慧,《会疏》说:就是般若波罗蜜,不是人间小乘的不净的智慧,它与深般若是一样的。梵行,就是清净无欲之行。一位菩萨对于一切不善之法都能对治,能离一切过失,身心清净,这就是梵行。又能证到涅槃的六度万行,称为梵行。法藏大士为了实现普度众生的弘愿,所以自己离欲,入于甚深的正念,并以清净的智慧,来照破一切欲染,勤修证入涅槃的种种梵行。至于闻名的众生,来到我刹,一样也都发大悲普度的心。大悲普度众生在使众生觉悟,若要觉他,首先就要自觉,自己就要离欲,就要有深正念,以清净的智慧来修证入涅槃的梵行。

【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刹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

悉舍三途苦灭诸烦恼暗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

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刹。这两句直接指出无量光佛。智慧光与无量光都是十二光佛之一,都是无量寿佛的不同名号。并且佛光普照十方,正是无量光佛的妙用。在《唐译》中,是愿获如来无量光,所以智慧光就是无量光。所以本段和上段,正是提出了无量光寿这一大誓愿海的依止和归宿。愿文大意:愿我无量的智慧光明,普遍照到十方的佛刹,消除一切众生贪嗔痴三种垢染所产生的冥暗,救济种种的苦厄和灾难,让一切众生都舍离三恶道的剧苦,消除种种烦恼所结成的黑暗,开发众生心中本具的智慧眼,并证得如来的光明清净法身。至于段中经句的重要涵义是智慧光。无量寿表法身常住,这是本体,无量光是本体所显的妙相,智慧光则是本体本具的妙用。以下消除三垢冥获得光明身这六句正显妙用。昙鸾大师偈:佛光能破无明暗,故佛又号智慧光。由于佛光能破众生的根本烦恼无明暗惑,所以佛就以智慧光作为名号,所放能破无明的光就是智慧光,这与《涅槃经》光明名为智慧是一致的。普照十方刹。智慧光即是阿弥陀十二光(无量、无边、无碍、无等、常照、清净等等光)之一,这里面每一光,都包含十二光所有的一切功德妙用,所以智慧光同样是无量无边,可以普照十方刹土,遍照十方一切虚空,遍一切处,没有地方不能到达。而且这一光明,它就是智慧,不只能破我们的这世间昏夜的黑暗,而且可以破除众生的无明。众生之所以成为众生,就是因为一念妄动出生了无明,于是堕落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佛光普作饶益,不仅只是在极乐世界的众生,而是对全法界一切众生,佛光普照,平等加持,只是人们的无明的壳太厚了,不能明显感觉,可是佛光冥冥加被,是决定不虚。任何一个真实的佛徒都可以这么说,我们能有现在的这个情况,都是在佛光的慈悲摄受之下,才取得现在的情况。

消除三垢冥。三垢就是贪嗔痴。贪嗔痴给众生造成了无知,由于无知就不能知真实的义理,也就没有真实的见解,所以称为冥。鬼界称为冥界,那更是糊涂黑暗了。佛光普照,广为一切众生消除贪、嗔、痴所造成的黑暗、无知,所以说是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根据日《会疏》的经本是广济众厄难,并注解说,明济就是广度的意思,广度一切厄难。厄就是疾厄、苦厄。难,灾难、困难。世人无知,所以就会做错事、上当、受骗、犯法、造罪,于是受刑、受报。人在阳世间的罪报之苦,死一次就完了,鸡鸭一刀,罪人一枪就完了。在地狱中,死苦是无穷无尽的,死了之后,风一吹就活了,活了之后再死,死了之后再活。一夜之中,不知道多少万遍生死。众生有无量无边种种痛苦跟灾难,唯有仰赖佛的智慧光才能救济。弥陀第十四愿说: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又本经《光明遍照品》: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这里面的垢灭善生、皆得解脱,正是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众生在地狱极苦的地方,蒙佛光照,都得到休息,命终解脱。佛光胜妙,佛愿弘深,令众生感恩戴德无有穷极。智慧光的恩德,是令苦难众生悉舍三途苦,完全舍离了饿鬼、畜生、地狱三恶道的苦,这个很苦啊!并灭除一切烦恼所造成的愚痴昏暗。无明等烦恼蔽障了本心的光明,使人愚昧无知,所以叫做暗。暗是譬喻,佛的智慧像是日光,日光能破黑暗,所以说灭诸烦恼暗。

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开就是开佛知见的开字。如来因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唯一的大事因缘,才出现在世间。诸佛开示佛的知见,众生悟入佛的知见。众生具有佛的知见,即是开发了本有智慧德相,也就是此处的开彼智慧眼。人们习惯认为,开示就是说法,这是以音声为佛事。众香国以香为佛事,众生嗅到香气,自然道业增长。此愿是以光明作佛事,众生见光开佛知见,即是开智慧眼。这个眼字所代表的是见。密宗心地法门的修持以见、修、行、果做纲宗,见(见地,观点与主导思想)在首位。必须有正见,才有正修正行与契证的正果,反之那只是盲修瞎练而已。通常咱们讲五眼,《华严》讲十眼,第三是慧眼,第六眼是智眼,第十是一切智眼,又名普眼,见普门的法界。经中的智慧眼就相当于慧眼、智眼、一切智眼,能见普门的法界,也就是无上般若。所以可以说,智慧眼就是众生本有的如来智慧德相。众生愚昧无知,不知道自己本来就有佛性与佛的智慧,由于自己不具眼,所以就把佛的智慧德相推到了佛的一边,认为是佛所独有,于是弥陀大悲,佛光垂照,以此光明宣妙法,开示众生,令众生开发自心中本有的智慧之眼,明见自心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在无量寿部分指出了持名极要之法,在本段里说明智慧的无上妙用,暗显了菩提心。大悲大愿在偈颂中都已详明,现已补足大智慧,于是全显了菩提心。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三辈往生的必具条件,是本经的纲宗,在这个偈颂中,再度指出。获得光明身。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得到光明之身。《思益经》说:如来身者,即是无量光明之藏。如来身具无量的光明,所以如来身就是无量光明的宝库。《往生论注》:佛光明就是智慧相。所以光明藏就是智慧藏,光明身就是智慧身。所以开了智慧眼,便也成就了光明身,因为智慧与光明是不二的。由此可见,佛愿一切众生,也都有佛之智慧、佛之身哪,身心都与佛一样,同于如来。

【闭塞诸恶道 通达善趣门 为众开法藏 广施功德宝】

以上无量光寿两段殊胜誓愿无边妙行,它的出发点,它的全部,它的归宿,只是一句话,为了无量一切众生普得彻底究竟的真实之利。再说得简要一点,那就是为利他。这就是根。《毗卢遮那经》:大悲为根。所以上段四句指出大愿根源。

闭塞诸恶道。要把一切通到恶道的通路都堵住,让它不通,让他一切众生不能再入恶道了。此处恶道是指六道,都在轮回之中,所以都没有彻底离开鬼畜地狱三途,所以都是恶道。《无量寿经魏译》说:横截五恶趣。五趣是把修罗趣分散开了,因为修罗有好多情况(有天修罗、人修罗、鬼修罗、畜修罗)。所以闭塞诸恶道是指六道的路它都不通了。通达善趣门。这里说的善趣,只是在极乐世界或他方佛刹、兜率内院等等殊胜道场,登菩萨位成佛作祖了。佛要为一切众生消除烦恼,封闭恶趣六道的路,打开往生极乐世界等善趣决定成佛的门,那就首先要为众生开示妙法,令众悟入,所以为众开法藏。法藏,又叫做佛法藏,它是法性的本体,法性之中含藏了无量的性中本具之德,也就是当人本来具有的如来藏性。所以开法藏即是开显众生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再者如来所说的一切教法无量无边,多法集合结积,所以称为法藏。又佛的教义,所含藏的义理无量无边,不能穷尽,所以叫做法藏。佛要广为九界众生(菩萨、缘觉、声闻、六道众生)杜恶趣开善门,就必须大开法藏,开示佛之知见。而一切法藏之中,这个净土是一切众生赖以度脱的法门,能惠与众生真实之利。

广施功德宝。功德,利益他人的是功,消归自己的是德。又恶全消尽是功,善悉圆备是德。上句为众开法藏,其目的就在于广泛施与众生无上功德之宝。宝有三个意思:(一)美称。例如,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佛菩萨的这个印契,称为宝印。(二)宝是摩尼的直译,若是意译,应为如意宝珠,能满众愿。因为摩尼珠可有种种颜色,随着念珠人的心愿,现出他愿见的色。(三)真实法宝。《智度论》说:于诸法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益。得法的人从现在直到入涅槃,都从中得利益,所以称为实宝。现在经句中所施的功德宝,这个宝呢,具有以上三个意义:(一)美称、(二)能满众愿、(三)真实法宝。从当前一直到涅槃都从中得益。

《观佛三昧经》有一个极好的譬喻,其中说一个王子出游,带了一个宝瓶,里头有王的宝印。一个穷人用骗术把宝瓶偷跑了,大家就追,许多毒蛇也从四面八方来咬偷瓶的人。这个人最后爬上了树,有六个黑象,用鼻子把树拉倒了,这个穷人从树上掉下摔死了。可是在这紧急的关头,这穷人早就把瓶子和印都吞下去了。穷人摔死之后,身体散坏,可是这个宝印在瓶内还在放光,便把这些毒蛇都吓跑了。佛的譬喻说完了,佛就告诉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

释尊的开示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这真是如来无上心珠、一代时教的至宝,也即是真实究竟的功德之宝。所以净土法门,千经万论共指,十方诸佛同赞,正因为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心印,心印两个字是什么份量!诸大祖师祖祖相传的,正是佛的心印。当年灵山会上释尊拈花,迦叶微笑,佛说:我的涅槃妙心,正法眼藏,嘱咐给摩诃迦叶。迦叶传阿难,直到达摩,那传的是心哪。印是法王的正印。印是譬喻,并非真指法王的印玺,而是表明其重要作用,如同印章。佛教诸祖相传的是心。过去的地方长官交接的是印,接了印便接了一切权力,指挥军队,掌握财权、法权都凭这方印。以这来譬喻佛佛相传、祖祖相授的心。心即是佛的印,印表示佛的心,心印合在一起,意义更为深刻明确。所以诸佛诸祖心心相传,心心相印,所以说佛佛道同。这是根本的根本。一个住于念佛的凡人,就有佛的心印,并且心放光,这就像那个摔死后的穷人,因为身有宝印,尸体还在放光。所以这真是一大藏教的眼目。你持名念佛的时候,就是你心印放光的时候,所以说一声佛号一声心。住于念佛者,就是心印不坏,就是常照,就是放光,那你念佛的时候,必然心光显现。所以《大集经》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即无上深妙禅。是禅,不但是禅,是深妙之禅;不但是深妙之禅,而是无上深妙之禅。如来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的开示,正是诸佛以心印心的印、诸祖以心传心的心。若能信受,就是给我们开了智慧眼,必得光明身。

【如佛无碍智所行慈愍行常作天人师得为三界雄

说法师子吼广度诸有情圆满昔所愿一切皆成佛】

上段以前,都是弥陀大誓愿海四十八愿的总结、提高与深化。本段这八句的内容,是愿文中没有提到的,这也是佛经的常例,在偈颂中添补了长行所没有的内容。本段的内容,确实是有无比重要的涵义。

本段的大意是:我愿有如同佛一样的自在无碍的佛智,和佛所行大慈大悲普利众生之行,愿如佛一样常作天人的导师教化有情,成为三界中无所畏惧的大雄。我愿圆满我过去所发过的一切大愿,那就是:一切皆成佛。这八句偈,尤其是前六句,法藏大士愿成就无量寿、无量光,普开智慧眼,同得光明身的同时,力求自觉,不断增长,等同如来。由于全部誓愿都是觉他,若要别人觉悟,首先须要自己觉悟。自己还整个在无明分别之中,全体是迷,怎么能启发引导大众求得觉悟,其结果只能是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在当前末法中,这个毛病特别显著,无论在家出家,往往好为人师,或自加活佛、法王等美号登坛卖法,或者自夸妙悟,妄谈相似般若。其上者于弘法中难免放毒,所谓治病实质是庸医杀人。其劣者则毁教败法,盗名欺世,断人慧命,作恶多端。所以真实的佛教徒对于这些应该十分警惕。

所以法藏大士为了真实贯彻自己的大愿,就必须不满足自己的所得,继续直攀妙高峰顶,究竟证入无上菩提。据善导、昙鸾两大师所说,法藏大士这时已是十地菩萨,可是大愿无尽,誓求如来悲智双圆的无上觉悟,祈得佛的无碍智与慈愍行。

如佛无碍智是愿求自己有等同如来的智慧。无碍智,对于生死涅槃等等不二之法均自在通达,自在融通,没有障碍。《大集经》说:无碍智慧无有边(不能穷尽,没有边际),善解众生三业事(一切众生的身口意三业所造的一切事,如来都善于了解,善于解除)。又世尊说:我为法王,于法自在。无碍智,自在通达,自在融通种种不二法门,正是于法自在,所以无碍智是如来智慧。所以法藏大士愿有如佛一样的无碍智。

所行慈愍行。这一句是法藏大士愿如同佛的大慈大悲,自己所行如同世尊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看待众生等同一子。这两句话,上句求无碍智,愿有与佛同等的智慧;下一句是求同佛一样的慈悲。这两句话很重要,就是智悲并运。智慧慈悲如同鸟的双翼,缺一不可。

常作天人师。天人师是佛的十号之一,以前讲过了。得为三界雄。三界雄,也是佛的一种德号,因为佛断尽了一切烦恼,雄猛无畏,所以成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中的大雄。所以寺院的正殿供养释尊叫做大雄宝殿。所以这两句就是说,愿意福和智都如佛,为天人之师普施教化,无所畏惧,成为三界之大雄。

说法师子吼。师子就是狮子,古说狮子一吼百兽畏惧,譬喻世尊所说之法,是无畏决定之说,可以使大众震动,外道胆寒。

圆满昔所愿。昔所愿就是法藏比丘在五劫中所结成的四十八愿。这一切大愿,我都要圆满。怎样圆满呢?那就是末后这一句:一切皆成佛。

奇哉,奇哉,一切皆成佛!这一句粉碎虚空,平沉大地!不但有情的一切,苍蝇、蚂蚁都成佛,地狱中的众生都成佛,而且无情之物,大地山河、砖头瓦块、桌椅板凳、衣服鞋袜都成佛。所以这一句就是四十八愿的本体,从这一句话流出四十八愿。《往生论》可以给这个做一个注解。西方极乐世界,国土是庄严的,这是依报,表示无情;佛的庄严,菩萨的庄严,这三种庄严就进入在一个法句之中,一法句就是清净句,清净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以一切一切,都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显露的,也就是一切都是法身佛。而且清净有两种清净:一个是器世间清净,一个是情(众生)世间清净。那么这个有情的众生世间、无情的器世间一齐清净,都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以有情无情同成佛道。整体是《华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大法玄妙的本体,没有对待所以叫做一,真实离妄所以叫做真,融摄万法所以叫做法界,综合起来就叫一真法界。在法界一一微尘都是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真,一成一切成,整个是不可思议。

又《三藏法数》说:无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彻融摄故曰法界。(与上同)即是诸佛平等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唯一真实不可思议,是名一真法界。可见一真法界是诸佛法身境界,根本没有生灭、空有、名相、内外种种差别,超情离见,事事无碍,不可思议。总之,没有那些二,有二就是差别。有了差别,就不是平等,就不是一味平等的大觉。极乐世界七宝莲池中的水能够说种种的法,满众生的意,想听什么,水就给你说什么,多少人同时在游泳、沐浴,各个可以听到你愿听的妙法,而且听了以后,你马上就懂。请问这是什么样的水!水就是佛。一切皆成佛!水成佛了。不是佛焉有这样的智慧?你想深水就深,你想浅水就浅,你想淋浴水就从头上淋下,你想暖水就暖,你想凉水就凉,最奇的是上面能满各个的心愿,宣说种种不同的妙法。这是什么水啊,叫佛水也行,水佛也行。可见极乐世界无一不成佛。岂但极乐世界,一切世界,没有一样不成佛。所以一切皆成佛这句话,可以说是禅宗向上一路、末后一句,也可说是密宗的大圆满。大圆满中无一不圆满,各各圆满,一一具德,一一都成佛。密宗殊胜也正在这里。《首楞严经》首楞严的意义是: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的事,任何的事没有一个不是究竟的坚固,是常恒的,是彻底的坚固,这与一切皆成佛是一句话。这句话,万德圆成,一法不立,再有言说,便是画蛇添足(可惜已经添了不少)。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四句偈文的大意是:我所发的大愿,若能圆满,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圣灵,都应受到感动,空中诸位天神,自然欢喜,示现瑞象,可从天降落一阵珍奇美妙的花雨。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克果,克是成,果是达到目的,也是成就之意。我所发的愿如果能够成就的话,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圣众都应受感动。所发誓愿如能成就,祈求天神,诸天示现瑞象,从天降下珍奇美妙的花,下一阵花的雨(雨花就是从天降花,纷纷而下),作为印证。底下又是长行,释迦牟尼佛这时告诉阿难,法藏比丘刚说完颂,当时献瑞:大地六种震动。(一)指的六方。这种震动是个祥瑞,完全不同世间灾难性的地震,这是普地震动,各方都震动,不是某一个地方震,其余的地方不震。《大般若经》:震动时,地皆柔软,令众和悦。关键是正当震时,大众和乐欢悦,没有恐怖,更没有灾难。它与世间震灾完全不同。(二)这个震动有六种动象:动、起、涌、震、吼、觉。动是动摇。起是上升,地会鼓起来。涌是波动,有处高有处低。震是有声。吼是巨大的声音。觉是使大家都感觉。六种震动,包括各方、各种动象。天雨妙花。天就雨花了,花纷降在法会的上空。自然空中就有音乐,并且赞说决定必成无上正觉。证明法藏大士决定必然成佛。因为这个大愿,处处表现无上的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也即是无上大菩提心,不可思议的因,必结不可思议的果,所以决定成佛。

更新于:5个月前
2
上一篇: 黄念祖:寿众无量 第..
下一篇: 黄念祖:法会圣众 第..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