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结善缘:自利利他的交友智慧

2024-01-26 18:29

“交朋友”

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生存哲学

但佛教中的“交朋友”

却包含着极深的智慧

何为缘?

何为善缘?

如何广结善缘?

如何把这朋友交出智慧?

看看这位同修的分享

 

 

善缘

是自利利他的关系

 

“广结善缘”,是个在现代社会中接受度很高的词。

 

随便去问一个人:“你觉得广结善缘如何?”多半对方都会回答“好啊!”

 

到底什么叫“广结善缘”?有人认为,广结善缘就是朋友多;也有人认为,朋友多还不算,要“帮得上忙”的朋友,才叫广结善缘。

 

圣严法师的“佛学三书”中,有本《佛学释疑》,专门针对“善缘”做了讲解。法师先对“缘”进行解释:

 

“缘”是关系的意思。建立关系称为“结缘”,彼此曾有交涉的关系称为有缘,自利利他的关系称为善缘,不涉私欲的关系称为净缘。

 

造成众多的善缘与净缘,称为广结善缘。

 

如果从这个定义看,大部分人认为的吃喝玩乐、应酬奔波,甚至以此来搭建人脉,为己所用,都与自利利他相去甚远。

 

如何做到广结善缘

 

如何才能广结善缘?圣严法师很清晰地讲解了几个点:

 

首先,广结善缘应以与自己比较熟悉、亲近、关系较深的人为优先。

 

书中提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皈依、学佛之后,到处跑道场,见人就结缘。虽然处处可以看到他们,但不一定处处需要他们。也就是说,看似表面上结交了很多人,但却很少能有深入、长久且有效的帮助。

 

听过一句话:“有一些生命,只有你能触达。”个人看来,如果有心走进大千世界去帮助他人,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社交圈层,在与自己关联紧密的人群中,更能发挥影响力。

 

或许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亲友:他们可能工作上遇到困难,或者感情不顺,或者亲子关系有些紧张,又或者存在健康上的困扰……与其在外奔波忙碌,出钱出力,泛泛而交,不如更加深入而集中地关心这些与你更有链接的人。

 

其次,量力而行。

 

一般情况下,普通人的财力、物力、体力、精力,乃至时间都很有限,如果漫无目的地布施,参与太多的事项,效果反而不佳;如果因为自己的行为而给家人带来困扰,那就更没必要了。

 

佛弟子大都听过一个十分有名的“贫女供灯”的故事。它讲的是古印度一位贫穷的女子,用乞讨来的一丁点钱币,在佛前供养了一盏小小的油灯,并发愿“今天我以一盏油灯供养佛,愿以此功德,让我未来具足智慧,遣除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

 

之后,目犍连尊者路过,觉得白天点灯没什么用,想去熄灭这盏小灯,但是怎么扇也扇不灭。佛陀看见后对目犍连说:“这是一个贫女慷慨布施自己的所有,发大愿普济世人所点的灯,不是你能灭得掉的。”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布施与帮助他人,并不在于给出钱财、时间与劳力的多少,更重要的是纯正而广大的发心。

 

最后,有原则与重点性地选择“广结善缘”的对象。

 

书中提到《四十二章经》中的一段话:

 

“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千人,不如饭持五戒者一人;饭持五戒者万人,不如饭一须陀洹(初果圣人)。”

 

圣严法师提出,供养、布施、护持三宝,可分两个重点:

 

第一,对于整个佛教的现在和未来有大影响的人、物及其事业的护持,就是广结善缘。

 

第二,对于你所尊敬的佛教人物及其事业,纵然是默默无闻,只要是值得你尊敬而愿意护持的,就足以证明此人物已有潜移默化的功能,这也是广结善缘。

 

如果能与能更广泛地帮助众生的人结缘,那么相当于你也间接地与更广大的众生结了善缘。

 

布施是结缘,接受亦是结缘

 

除此之外,圣严法师还提到非常有趣的一点。他讲到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出家弟子每日托钵乞食,挨家挨户,贫富不拘;有什么接受什么,有多少接受多少。这是以无差别的平等心广结善缘,又称为“一钵千家饭,广度有缘人”。

 

在这里,圣严法师专门提到“布施他人固然是结善缘,接受布施也是结善缘”。

 

许久以来,中国社会所推崇的“无私奉献”观念深入人心,似乎如果要付出,就不该求回报,所以不少人对于接受他人的好意,总是别别扭扭,不好意思。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爱与被爱都是一种能力”。

 

所以,当面对他人善意的给与时,不如带着感恩去接受,也给他人一个付出关爱的机会。

更新于:7个月前
2
上一篇: 人生最可贵的事就是“..
下一篇: 佛教常识 | 什么是广..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