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善报

2024-05-30 08:34

◎继 平

宽容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也是一个人应当具有的道德修养。所谓宽容就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他人的过错,能容忍别人。宽容不仅是良好的德行修养,也是广修善业,积功累德的重要方式。自古以来,无论是佛教经典、高僧大德的论述中,还是世间古圣先贤的言论中,都奉劝人要以宽容之心待人。《八大人觉经》云: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菩萨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不仅体现了诸佛菩萨的宽容众生的雅量,也给了众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主动改正的机会。弥勒菩萨《忍辱偈》云: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密,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弥勒菩萨楹联亦云: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弥勒菩萨能够在遭受他人辱骂殴打时,心中无嗔,忍辱宽容,因而赢得了慈氏菩萨的美誉。

我国许多民谚也劝人要学会宽容。如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秦相李斯《谏逐客书》中云: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以上.种种格言俗语都说明,为人应当胸怀宽广,能够宽容他人对自己的侮辱,以及他人所犯的过错。

宽容他人不仅是高尚德行修养,而且还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善报。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穆公一次在出宫游玩时,不慎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住在岐山下的三百多个老百姓捕获了这匹马并且把它分吃了。秦穆公见到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肉,就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呀。这些人一听说是秦穆公的马,都马上站起来吓得不知所措。这时,秦穆公的随行官吏上前准备将这些人抓起来治罪,但秦穆公马上制止了,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因为牲畜的缘故而伤害人,我听说吃马肉不喝酒会伤身体的。说完又命人送酒给这三百多人喝。杀马的人吃完马肉喝完酒后都惭愧地走了。

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国。秦穆公亲自迎战,晋军把秦穆公团团围住,形势十分危急。以前那三百多个杀马吃肉的人听说秦穆公被围困,一起发誓拼死营救,来报答秦穆公给他们马肉吃、喝好酒的恩德。他们个个拿着武器,冒死与敌兵展开殊死搏斗。他们不仅冲散了敌兵的包围,救出秦穆公,还大败晋国,抓获了晋国的国主晋惠公。

秦穆公因为能够宽容百姓杀食自己骏马的恶行,并且又赐予百姓好酒,由于这种善举,深深感动了三百多民众,使他们在秦穆公遭遇危难时,能够冒死报恩,最终救出秦穆公,扭转了战争的败局。

无独有偶,一次,楚庄王举行晚宴,招待朝中文武大臣。为了活跃宴会气氛,他让心爱的妃子为大家斟酒助兴。正当大家喝酒兴致正浓之时,忽然来一阵风吹灭了蜡烛。此时,一位喝得半醉的武将乘着灯灭之际,搂抱了楚庄王的妃子。妃子在反抗时,顺势扯断了那个人头上的帽缨。妃子手握帽缨,然后高喊:大王,有人借灭灯之机,调戏侮辱我,我已将那人的帽缨折断,快快将蜡烛点上,看谁的帽缨折断了,便知是谁。

正当众人忙着准备点灯时,楚庄王高声喊道:今日欢聚,不折断帽缨就不算尽兴。现在大家都把帽缨折断,谁不折断就是对我的不忠,然后我们大家痛饮一番。

文臣武将听到楚庄王的命令后,都纷纷将自己头上的帽缨拽断了。等到重新点燃蜡烛后,所有的人都没有了帽缨。大家又尽兴饮酒,直至夜深方休。

此后,那位宴会中失礼的武将对楚庄王的宽容感恩不尽,暗下决心今后要对楚庄王忠心耿耿,万死不辞。

后来,在楚攻打郑国的一场战斗中,楚国有位武将英勇非常,一人便斩杀敌军五员大将,还拼着性命救出了楚庄王。楚庄王觉得这人立功不小,想重用他,派人一打听,原来此人就是被妃子扯断帽缨的那位将军。楚庄王以一时的宽容原谅,换取了自己的一条性命。

楚庄王的宽容,不仅保全了将军的尊严和人格,也使将军免受 法 律 惩 罚 。楚 庄 王 也 许 不 曾 想到,他的这一善举,不仅在危难时保 全了自 己 的 性 命 ,还 换 来 了一 个将军对自己至死不渝的忠诚。

摘自《雪窦山佛教》2016年第2期

更新于:5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