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佛教

2024-08-26 08:50

◎ 邹西礼

佛教西来,法雨东被,由于地缘、政治及文化等各种原因,使得一些特定地域成为弘扬浮屠之教的重地。在我国封建社会前半期,关中一带向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敏感地区,佛法之阐化尤为兴隆,兹就有关史传记载作些归纳,举其大端,以略见当时盛况之一斑。

佛典传入东土通过两种方式:一为外国沙门之赍持传递,一为此土僧人的西行求索。由于关中地理位置连接河西走廊,处中西交通之要冲,加之长安在此期间久为京师王畿,历代君主过半好佛,故来华之外国沙门例多驻锡长安,乃至于此穷年累月从事译经工作。而赴印取经之本土僧侣,亦多从关中首途。历史上曾在长安译经弘法的外来沙门,即有昙摩难提、鸠摩罗什、昙摩流支、耆那崛多、不空等诸位大德,从关中出发而西行者,则有朱士行、法显、智猛、昙纂、玄奘等多人。

西晋时,竺法护在长安译出《正法华经》及《光赞般若》,此为罗什来华之前中土僧人研求大乘的主要典籍。竺法护之后,释道安为苻坚执至长安,甚得礼重。安公邀集竺佛念等当时国中英才,在长安译经讲法,三藏具足,为弘传大乘一切有部之学功劳甚著。由于其时亲参译事,故他对翻译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发展,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理论,就是他在长安时提出的。

道安之后,道流西域,名被东国的鸠摩罗什于后秦时来入关中,一时四方义学沙门如云来集,多至三千。慧睿《喻疑论》赞叹罗什至长安后法事之盛曰:法师至自龟兹,持律三藏集罽宾,禅师徒众,寻亦并集,关中洋洋十数年中,当是大法后兴之盛也。罗什长安译场,名德荟萃,所出经典数量既多,质量亦高,吕澄先生谓其开辟了中国译经史上的一个新纪元,洵为的论。什所阐弘,于经、律、论、禅教具足,均对后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特别于龙树一系大乘学说在中土的昌明,功劳巨大。因其译经讲习均限于关中地区,故其传承之学说被称为关河义学。后来中国佛教的学派和宗派,率多渊源于此。

隋唐两代,国家一统,京师长安不仅为译经重镇,亦为会通南北佛学之要地。隋时释彦琮总理长安、洛阳两处译事,多有建树。而后玄奘大师西行求经,誉隆印土,于贞观中回到长安,携来经论657部,先后住弘福寺、慈恩寺、西明寺、玉华宫等处翻译,参与其事者皆一时大德之选。再后又有义净前往印度求经,回国后唐中宗曾诏令于长安大荐福寺内为其专辟翻经院。净师先后七年住长安翻经,其特所致力的根本说一切有部之律,即译于此。彦琮、玄奘、义净三师妙善华梵,义解精微,启国人自行译经之大端。玄宗朝时,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先后来华,曾在长安翻译密典。不空又尝返印,求得密藏经论500余部而归,住大兴善寺宣译。

由上可见,关中地区实为历代佛经翻译之重镇。中国佛教史上四大翻译家,其中三位鸠摩罗什、玄奘、义净的译场均在长安。

南北朝时,佛教经论讲习之风盛行,因各种经师、论师的专长各异及对经典的不同理解,遂产生了学派的分歧。到隋唐时,学派之争逐渐演化为宗派之分立。详考中国佛教史上各大宗派多与关中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兹简述如下:

 三论宗 鸠摩罗什在长安时,译出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及提婆的《百论》,其门下僧肇、昙影等弘阐之,盛极一时,是为三论之学。齐梁时,摄山僧朗、僧诠、兴皇法朗诸师依遵关河旧义,重兴三论。隋统一后,法朗弟子法澄、智炬等入居长安日严寺,弘传三论。三论宗的实际创始人吉藏大师,唐初被选为十大德之一,居长安延兴寺。吉藏一生言学,多遵关河旧义,其居长安十余年,门人众多,著名的如慧远住蓝田悟真寺,倾动一时;智凯住会稽嘉祥寺,门下八百余人;高丽弟子慧灌于武德八年至日本,传三论宗于东瀛。

天台宗 此宗形成的中心虽在浙江天台山,但其教理仍与关中甚有干系。天台宗尊龙树为始祖,而龙树之学,初由鸠摩罗什弘传于关中。此宗一个重要理论是一心三观,来源于由罗什翻译的《大智度论》和《中论》;北齐慧文将其传与南岳慧思,慧思结合《法华经》义旨,提出十如是相之说。而《法华经》十如是说为罗什译本所独有;至天台宗实际创立者智靑大师,在承继一心三观理论基础上吸收罗什、僧肇的关河旧说,提出了圆融三谛的理论。准此,天台宗的重要学说实肇源于关中旧义。

法相宗 此宗与关中地区关系最为密切,因其开宗大师玄奘及其弟子窥基二人久住长安慈恩寺,窥基后来还被尊为慈恩大师,故此宗又称慈恩宗。玄奘的另一高足新罗僧圆测住长安西明寺,立说与窥基颇异,从中发展出法相宗的另一派。奘师弘法长安,门下兴旺,法相之学,盛极一时,有新罗弟子顺憬、元晓,归国后传法相宗于海东。

华严宗 此宗发源于关中终南山。当北周武帝灭法之时,长安僧人多避难终南。山中有至相寺,华严学僧静渊、智正、弘智及华严二祖智俨等先后居焉。周隋之际,至相寺实为华严义学之中心。另有普安法师、华严初祖杜顺、四祖澄观、五祖宗密等,亦曾先后驻锡终南。至如华严宗实际创立者三祖法藏大师,一生长住长安荐福寺、云华寺讲习。云华寺作为华严中心达二百年左右。智俨居终南山时,有新罗僧人义湘从其学,回国后为海东华严初祖。

律宗 《十诵律》、《四分律》最初均出于长安,而后《十诵》盛行于江南而《四分》则稍见沉寂。至隋唐时,《四分》成为律之正宗而一分为三,即南山、相部、东塔三宗。东塔宗开创者怀素住长安恒济寺和太原寺,相部宗至满意时亦住太原寺,相对于怀素的东塔宗,相部宗遂号西塔宗。至如南山一系,实为戒律之大宗,因创立者道宣息影终南山,故称南山律宗。道宣上人声名广被,门下弟子可千百人。他在关中立戒坛,来依受戒者遍及南北。其弟子文纲居长安崇圣寺,为武后、中、睿、玄宗四朝法主。文纲之弟子道岸,推南山律于江淮,遂革江南专重《十诵》之风。天宝初,鉴真东渡赴日,南山律宗遂被彼东国。

密宗 唐时善无畏、金刚智在长安宣译密典已如前述。不空住长安兴善寺大弘密宗,极得唐代宗隆礼,其高足慧果住长安青龙寺,新罗僧人惠日、日本僧人空海等从其受学,后各回本国弘化密教。青龙寺为唐时密教中心,日本僧人将其誉为中国的那烂陀寺。

其他如禅宗、净土宗等,亦与关中甚有干系。总而言之,在佛法东渐的过程中,关中长期为佛教学术的一大重镇,其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之显要,固不待烦言而能自明矣。

摘自《法音》1998年第12期

更新于:21天前
上一篇: 法身佛
下一篇: 人间胜事 无如念佛..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