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五集)

2024-10-04 08:24

蔡老师:

大家休息得好吗?

昨天我们林学长举到的一个事例,在这里我也再补充一个角度跟大家交流一下。就是这一位主人翁他对他的父母、兄弟非常的好,可是在叙述的过程当中,好像对他太太的体恤不是很够。所以,我们这一个柔软爱心,应该是对一切人都能提得起来,不单是对父母、兄弟提得起来。我们不否认他对父母、兄弟很好,但是这个好,可能还是有爱缘慈悲比较重。爱缘慈悲就是说,这一生跟他的缘比较好,就对他很好,可是这种爱缘慈悲,不见得有智慧,这种好很可能会造成对方的贪着,甚至视为理所当然,那这个爱就没有智慧了。

所以在整个人与人相处当中,父母爱子女,假如只是那种爱缘,而不是悲智,慈悲加智慧加理智去爱,可能会害了孩子。夫妇之间也是一样,朋友、君臣、兄弟关系统统如此。不然,我们没有体会到这一点,《弟子规》说,「财物轻,怨何生」,好,回去就把钱统统给兄弟,依教奉行。所以不能学样子。今天,我们把钱都给兄弟,对他好不好?这个才是重点嘛。我们怎么做对他好,能够真正让他心生感恩,而不是心生贪着,那这样爱就爱得没有智慧了。所以传统文化它是通权达变,它不是死的学问。

孔子有一段话讲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求学问有四个阶段。我们现在一起探讨,这个是学;学完之后能够去力行,就在道,行道;行的过程当中,面对任何境界来都不起傲慢,都不起情绪,这个是立得住的人,都能常存慈悲心,没有丝毫为自己想的心,这个人「立」,不简单。可是「可与立」,未可与权变。所以学问到通权达变,那就自在了。

在古代有一个读书人,那个时候比较乱,一般乱世读书人不出来做官,因为他觉得好像在为虎作伥,这些领导者本身都没有爱民之心。而有一个读书人,还是被当时候的政府下了聘书、檄文,请他去当官。这一位读书人叫毛义,结果当他接了政府来的檄文,接的时候他就笑了。结果旁边的朋友看他笑,就说,这个人还说学问多好,还是爱慕虚荣,还是贪功名利禄。其中有一个学问也很好,叫张奉,奉命的奉,他看到毛义笑着接受这个檄文,他就跟他断交了。他觉得这个人没志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没有守住,他不是大丈夫,就离开他了。

结果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毛义的母亲去世了,从此以后毛义就没有再出来当官。后来张奉突然醒悟过来了,他说,啊,我错怪毛兄了。当初他这个笑是为他母亲笑的,他自己要守节,总不能他母亲陪他挨饿受冻,他懂得权变,把母亲奉养好了,他就守他的节义。所以这个是懂得权变。

包含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都有权变。曾子最孝顺,有一次他帮父亲耕田,结果不小心把瓜的根给锄断了。瓜类都是攀在架子上面的,你把根给锄断了,那全部都死了。他父亲一看很生气,刚好手上有个锄头,「啪」就打下去了,结果曾子就昏过去了。等他醒过来,原来已经在家里了。当下,诸位学长,您被父亲给打昏了,醒过来,眼睛一张开,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啊?大家要入戏,是「气死我了」,还是「喔,喔,好痛哦」,圣贤之分就在这一念之间。曾子第一个念头:啊,我父亲很担心。他赶紧出去把自己的古琴拿出来,开始唱歌。唱这些诗歌,然后用余光看看他父亲的表情。他父亲在那里很担心,看他还能唱歌,应该没事了。他看他父亲的脸部表情放松了,他才离开父亲的跟前。处处都是为他父亲着想。不简单。

结果这个情况传到孔子那里,孔子就说了,曾参不是我的学生,他来了,我不要见他了。诸位学长,假如师父说「你不是我的学生,你不要来了」,你要怎么做?「有什么了不起!」所以你看,人道德学问大根大本,孝亲尊师。动不动我们就跟这些长者、善知识脾气就上来了,那这个根都不牢。那赶紧,「哎哟,老师都这么说了,一定我哪里做得不对了」,赶紧去请教。

结果孔子就讲:我跟你讲过大舜的故事,你都没听进去。他的父母要害他的时候都找不到大舜,然后父母需要他帮忙了,大舜就跳出来了。结果你看你父亲这么生气的状况,棍子又这么粗,他假如一下子失手把你给打死了,你不就陷你父亲于不义吗?所以你不要呆呆的,「打吧」,得看棍子的大小,这么细的没问题,这么粗的,赶紧,叫「大杖则走,小杖则受」。所以孝是有权变的。

悌也有权变。有两个兄弟,这个在《德育故事》里面都有,赵彦云、赵彦霄两个兄弟,父亲走了,两个兄弟在一起生活、工作。结果哥哥很挥霍,把家里的钱财败得非常的快。这个时候弟弟就提出来了,要分家。

诸位学长,分家好不好?不好,对啊,分家不好。可是赵彦霄为什么主动提出来分家?他洞察到继续这样下去,哥哥会把他几代的祖先留下来的基业全部毁掉。所以这个是权变,他主动提出来分家。

结果果不其然,他的哥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把所有的钱财统统败光,非常的落魄,两个夫妻都没饭吃了。看到这个现象,他弟弟,刚好那天除夕夜,就把他哥哥跟大嫂请回家里来了。然后,就把他现在所留下来的财产摆在他哥哥的面前,说:哥哥,嫂嫂,当时候为什么会分家,我是怕祖先的财产都败光,弟弟是绝对没有心要跟你分家,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生活,这所有的财产由你跟大嫂来管。就放在他的面前。哥哥经历了这些事情,他已经觉得自己很对不起祖先了,而自己的弟弟却完全没有丝毫的责怪,大家又合在一起过日子,当下这个大哥跟大嫂的良心就整个涌出来。而赵彦霄还有他的孩子之后都考上进士,他整个家道就兴旺起来了。所以这个是悌懂得权变。

话又说回来,就是说,我们今天要勘验自己是好恶的爱心,还是真正道义、智慧的爱心,这是不一样的。要从爱缘,喜欢不喜欢的那个爱缘,提升到智慧,提升到有智慧的爱,就是很理智的,是平等、慈悲的爱心。这个时候也会观照到太太的感受才对。因为我们看很多历史故事,那个很孝顺父母的男士,他的太太是很理解他的,他都很好的跟她沟通。

有一个江西的舒翁,舒服的舒,他刚好当人家的私塾老师,当完,告一段落了,他拿到十三两银子,准备回家,太太在家里等,家里米粮都没有了。结果在路上的时候,看到一个女子一直哭,很伤心。他就问她:妳怎么了?她说:我们家欠官家的银两,十三两,要还,不然我就要去还债,而我的孩子还刚出生,我只要去了,我又没有办法给他哺乳,我的儿子也必死。哇,她就哭得死去活来的。这个教书先生舒老师就:妳放心,我们有很多江西一带一起出来教书的老师,我去跟他们讲,让他们每个人都出一两,一定可以帮妳。

结果他回来,就找了这一些教书的同修们,结果所有的教书的人都不愿意。这个提醒我们,这些教书的人都是记问之学,真正遇到这么苦难的人,慈悲心都提不起来。结果他还是觉得不能坐视不管,他就把他几年教书的十三两,全部就解救了这个人,这个女子。然后所有同船的这些教书的都耻笑他,因为他最后到家前三天全部连粮食都没有了,还是别人可怜他,给了他一些饭吃。

所以他一到家:太太,赶紧赶紧煮饭了,我两天没吃饭了。他太太说:没有米啊。他说:没有米,妳去借啊。她说:已经借了好多次,不能再跟人家借了,我等你把米拿回来呀。她先生把这个事情的原委告诉他太太。他太太听完,是肯定先生的慈悲心、赞叹先生的慈悲心,他太太说:没关系,没米,我也有家常便饭。就拿个篮子到森林里面去采苦菜、一些树根,也是吃得很饱,就煮给她先生吃了。这很可贵,夫妻之间都有那种共同的人生态度。结果两个躺在床上,晚上还没睡着,窗户就传来一个声音,说,「今宵食苦菜,明岁产状元」,明年就产状元了。果不其然,他太太明年生的孩子叫做舒芬,后来很年轻好像就考上状元。

所以以前读书人在行善的时候,并不是他在行善,然后他的另外一半苦得不得了,不是这个逻辑。所以我们也要体恤另一半,体恤家人的感受,要引导,大家慢慢的都能够接受我们这样的价值观,就对了。

这里有几个问题跟大家讨论一下。

问:在看德育故事的过程当中,看到有德行的人很多不去做官,归隐田园,末学不解为什么这么做?

答:刚刚有提到,孔子有说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一个国家有道了,就像唐太宗主政的时候,他能广纳雅言,然后把这些好的官都去利益人民,你遇到这样的时代,你还不愿意出来为人民奉献,然后自己又很贫穷、很低贱,这个你就没有好好的用你的学问了。「邦无道」,这个主事者是荒淫无道,你还为虎作伥,你还很富贵,这个也是很羞耻的。所以无道的时候,一般读书人会选择归隐山林,而且他归隐山林不是不做事,很多都教圣贤书,希望往后这些人有智慧、有学问了,等待时机可以做国家的栋梁,也是把文化给传下去。

问:这归隐山林,固然自得其乐,可不去为国为民,是否有些自私?

答:其实很多时候都有因缘。因缘不具足,事也办不成。你要看一个团体,当时候的政府他主事,他假如认知错误了,这个缘也很困难的。他假如认知很正确了,那等于是因缘具足,就可以把事办好。所以为什么我们大陆常常讲叫「一把手工程」,就是那一地的因缘不同。

问:安贫乐道与鞠躬尽瘁之间,哪个更有价值?

答:都很有价值。有机会,鞠躬尽瘁;没机会,安贫乐道。然后,当然也会把这些道德,就像孔子一生,他没有真正有一个官位能够施展他的抱负,可是孔子也是安贫乐道。而整个传统文化,《诗》、《书》、《易》、《礼》、《春秋》,这些大经都是「折中于夫子」,传下来的。所以孔子叫「素王」,他是没有官位的王,「素王」。有官位的王可以做多久?我看做最久的可能是康熙皇帝吧,六十一年。其它的皇帝都几十年算长的了,有的甚至一年的有,不足一年的也有,就被人忘了。可是「素王」,人家都不忘。「百年奇特几张纸」,你说项羽那种霸气,几张纸就写完了,「千古英雄一窖尘」,千古英雄现在都埋在黄土里面,没人认识了。「唯有炳然周孔教」,周公、孔子的教诲,「至今仁义洽生民」,他们的教诲现在还教化着几千年之后的子民。所以这个是实质的利益天下,这是「素王」。所以安贫乐道,把道能承传下去,对当前的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一个问题。

问:为了名利去就职固然可耻,可是失去了做人的意义。要是心系国家,心系人民,可否当官,要更能利益别人?

答:好,我们看,「学而优则仕」,读书人学好了,他就是希望,因为以前行善,当官最方便。比方说,他减少田租,那他这个地方假如有一万个家庭,他就利益了一万个家,所以他做一件事就是万善。当官,他利益人民的范围很大。而这个时代,因为拜高科技之赐,所以像传播媒体,他播两个小时讲古圣先贤的教诲,多少善?他收看的人是几十万、几百万。除夕夜,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多少人看?那你看那个时候假如演出好的东西来,那不得了,这个电视台的功德无量,演的人也功德无量。所以我们今天认认真真的,在我们的企业、学校,真正把传统文化落实了,把这个经验放在传播媒体之上,那利益的人就是千千万万了。

所以我们马来西亚的槟城,在北马,锺灵独中,它做得非常好,《弟子规》落实,台湾的电视台都去拍。而这个背后就是《弟子规》老师在那里经营了好多年,赢得整个学校校长的认同,跟董事会的认同。大家齐心协力爱护这些孩子,最后这个经验还搬上电视,那很多教育界的人都从中得到很好的经验。所以这个电视台功德无量,这个校长功德无量,这些背后努力的老师功德无量。当然这个电视台也到了我们祖国大陆,到了吉林松花江中学,也把那些经验拍下来。还有到海南省监狱系统,去拍这些经验。

电视台下一次去哪里呢?下一次就是到大家的企业去拍了,OK?但是目标设立好了,不可以急躁,不可以做样子哦,得要扎扎实实做下去才对哦。这个时代真正要利益人民,只要敦伦尽分,把自己当下的缘分做好,就可以利益很多的人。因为这个时代最强调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下一个问题。

问:请教:俞净意先生比我们的基础好很多,那我们烦恼习气比之重很多,如何具体调伏?

答:问得很好。怎么办?老老实实扎三个根。而提醒自己,我们每一次要去讲一句话,做一个动作,提醒自己:跟《弟子规》相不相应?跟《太上感应篇》相不相应?做这个事能不能利益到别人?这个就是时时以礼、以戒观照自己,这样人就谨慎,不容易妄动。

我们看,颜回好学,颜回问夫子,为仁,怎么样真正去落实仁德?孔子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克除自己的习气,都符合礼教,符合《弟子规》这些经典的教诲,不要逾越,慢慢的熟了之后,就循规蹈矩。就像我们现在克己复礼从哪里下手?从「一日常规」。这「一日常规」是《弟子规》更细的说明,现在有时候不细到这里,我们不谨慎,察觉不到。这是以这个来观照自己。

而颜回很会学习,孔子说克己复礼,他掌握原则了,克除自己的习气,一举一动都符合这些经教,他继续问得更细:「请问其目?」就是具体应该怎么做。孔子回答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个就很细了。

而其实,我们所做的一切事,起的一切念头,有无损害我们的清净心?人常常这么观照,警觉性就高了。「非礼勿视」,看了,心动了没有,染浊了没有?假如有这个警觉性,会影响自己清净心的、扰乱自己的恭敬心的东西,绝对不看。所以杀盗淫妄那些报纸、影视,就不看。

以前人做胎教,不能看这些东西。「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都是这样护着自己的清净心。所以请问大家,你们看报纸,心动不动?看电视,心动不动?Hello?动。好,不自欺,动了怎么办?不要看。你说,「我不看的话,一些大事我不知道怎么办?」我跟你保证,你该知道的还是会知道。为什么?一般的人他没守这个原则嘛,你那些亲朋好友、同事一定会跟你讲的啦。所以你不用担心。但是真的,我们现在功力还没到那,看这些东西一下子整个心就动了,贪瞋痴慢就动起来了。

所以这个要,第二个,观照,有损清净心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斗闹场,绝勿近」,「非圣书,屏勿视」。这个「勿」啊、「绝」啊,都是提醒我们,一犯,就麻烦了,要守住。所以这个持戒、守礼,太重要了。

再来,就是「饶益大众」,我做这个事情能不能利益到人?这是为众生。

第四,所做的有没有损害传统文化的形象?我们一般是说人的警觉性来自于:我的一言一行不能让父母操心,不能让父母丢脸。延伸到我的一言一行不能够损害正法、损害传统文化的形象。那人有这种,常常这样观照,警觉性就高,不容易放纵习气。或者找一个你最恭敬的人,或者不同宗教的神圣,然后常常放在你看得到的地方。你一看到他,整个状态恭敬就提起来了,心思就不容易散乱。或者你就放在你的皮包,觉得心有点动了,「啪」,赶快打开来看一下。生惭愧心,「哎呀,对不起,师父,对不起」,再收起来。这样就好,就不容易放纵自己。总要自己找到能对治自己问题的方法。这个得要靠自己,不能常常都得要别人给你方法。师父领进门,修行要靠个人。

对了,我今天早上说「十心语」,漏了一个,你们怎么这么老实,漏了一个都不忍心伤害我幼小的心灵,都没讲,叫「烦恼要清心」。一个人觉得烦恼来的时候,要提醒自己保持清净心。而事实上,你强压也没办法,所以烦恼是结果,原因在迷惑才会产生烦恼。所谓理得心安,心为什么安不了?想不通,烦恼就来了。所以我们一有烦恼,要看着烦恼,它从哪里来的,根源出在哪?比方我们烦恼:我以后假如没饭吃怎么办?那我们就要明白,「欲知将来结果,只问现在功夫」。你现在很用心的去造福人,你怎么可能会没有后福呢?很多烦恼,往往来自于没有真正信任这些道理,然后去做到。所以理得心安,我们可以面对这些烦恼把道理搞清楚。

问:这个问题是提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我的担心是,新加坡是一个储蓄很多的国家,照此说法,那是属于亡道之国。

答:它储蓄是为人民储蓄吧?是存起来,让每一个人民有退休金嘛,有养老金嘛。为人民储蓄,不是说政府它钱愈来愈多。所以是说,这个存钱,受益者是谁?而由国家来带动储蓄,这是非常好的风气,这一点,新加坡政府做得很好。

而我们也要冷静一点,制度很好,并不代表这个国家能昌盛。怎么说呢?比方说法国、美国的社会福利好不好?好。请问钱从哪里来?所以很多的民主国家,现在花钱都花在下两代、下三代的钱都挖出来了。他这个好是假象。请问现在全世界欠钱欠最多的是哪一国?你看,它还做大哥,真是打肿脸充胖子,做得真彻底。它还能撑多久?

而我们忽略掉了一点,就是人现在看事情,都有私心,只顾眼前,他就看不到根本人心的问题。法国它社会制度很好,人老了,养;人没工作了,养,都不用担心。可是问题来了,他生下来的国民觉得,「反正国家会养我」,他就享福啊。再来,「反正我又不用养父母」,他孝心起不来。从心地上看,这个制度反而让人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孝道。它这个好,好多久?而那个好,很可能又形成人的贪念。结果事实摆在眼前,现在后两代、后三代的钱统统被挖出来了。我们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从没有一代的人居然用钱用到下一代。这个会觉得羞耻到极处啊!可是现在民主制度这么做是正常的。

所以现代很多的作法,用我们古代的标准,觉得真是不妥当。可是现在人都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哎哟,好啊,好啊」,一窝蜂上,问题层出不穷。所以新加坡很难得的是,虽然很多它跟西方学习,但是这个储蓄,那是真正保留了我们华人的一个优良传统。结果上一次奥巴马要到中国去以前,《时代》杂志提醒他,你这一次到中国去,要学哪些东西,其中一点就是要学储蓄,还告诉他要教下一代孝道。这些都提到了。所以这个问题,这个做法是妥当的。

问:也有说法认为壮大储蓄,可以避免将来的危机出现,可以顺利度过。若富民后,国家抗拒危险的能力会减弱,这又如何理解呢?

答:我们体会一下,就是几句经典上的话。《大学》,《大学》挺好,是吧,我们今天讲了好几句了。《大学》说,「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心都是向着国家,任何状况来,他马上就聚起来。可是假如人民都觉得,都没有想到我们,只有你政府有钱,那真正遇到危难的时候,人心不一定聚得起来。所以这个是值得我们思考,要看得到无形的人心。当然你这个国家,用的这些钱都是为人民,都是保卫国家,人民也知道,那他当然会支持。可是你假如聚财,人民都很苦,那这个人心就聚不了了。

孔子又说,刚好学生问他,「足食、足兵、民信之」,国家假如遇到危难的时候,必须要在这三者当中去掉一个的话,孔子说,先把军队去掉。假如又要在人民的信任跟粮食当中选择,孔子说,把粮食去掉。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民对整个国家的向心力、信心是看不到的,可是它是存在的。

现在这个时代,问题就出在:都只着重在看得到的,看不到的都不管。你看这个身体看得到的是骨头、是肉,还有一个比它更重要的是气。身体都在,气不来,就死了。那你气运行得好,你的整个身体机能就上来了。相同的,这个民心是最重要的。那你能常常散财,帮助苦难的人民,当然人民的信任程度就愈高。当然主事者也要常常跟人民建立共识,国家这些钱是为了要保护国家,那人民还是可以接受。

所以我们面对这些经句,我们要领会它的意义。这段故事,精神是说,把财聚过来了,不管老百姓的生活,那这个当然是很危险的。

接下来我们诸位学长,刚刚那节课您听到印象最深的,哪一句、哪一段,或者有什么启发,请诸位学长给我们分享一下。叶学长。

叶学长:

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刚才听老师讲课里面,感受最深就是老师指出的这个贪念、淫念、嫉妒念,这里面其中一个就是忆往期来心。我本来看得不是很清楚,后来老师有指出说,是一个贪瞋痴里面的痴。以前在读贪瞋痴的时候,痴也只是想深深痴爱,或者是不明理这些,不晓得就是这个忆往期来心。那为什么这样,因为在我心里就是,我也觉察到自己一个心,就是做事很急。我在找急的根源,为什么自己都慌慌张张的?然后做事都急于求成,都看结果。今天老师讲到忆往期来心,我就觉得说,为什么没有办法像老师说的,君子可以「无入而不自得」,就没有安住在当下,这件事做完,马上要有结果。当我这次听了老师讲了,我就想到对父母的那个亏欠。因为一直存在,应该是以前也做不好,可是自己认为自己有做到符合父母的要求。不管是在学业上,或者事业上,或婚姻上。可是当我很感恩先生,来寻求人生真正归路的时候,我会满心的欢喜,一路上,我总觉得不是很踏实。我今天感到好像抓到了这个东西,我总在回忆过去的美好,对未来就急于求成,说,那我到底要做到什么时候才有结果?是一份那种亏欠心,急于要告诉父母,希望父母说我们做的是对的。就感到自己没有办法安在当下。又想到觉悟的人畏因,迷惑的人畏果,觉得自己也不清楚,好像知道了一点,可是现在我还是不知道根源在哪里?请老师开示。谢谢。

蔡老师:

这个「开示」只有觉悟的人才做得到,我们是大家交流一下。就是刚刚叶学长有提到的,就是我们的心好像希望父母赶快觉得我做的是对的,其实这个念头还是在求,还是在贪求。人有贪求,心就会浮躁起来,想要马上看到结果,心就会浮动起来。所以要练这个功夫,老人家常说的,「用心像镜子」,是一个方法。

因为刚刚叶学长也提到,好像心思,其实心思都放在过去、放在未来,时间就耗掉了,精神也耗掉了,更达不到我们要的美好结果,是吧?应该是全心全意往那个目标,更能达成。所以「过去勿留滞,未来勿将迎」,这个是功夫。人留恋于过去,会贪爱,或者会懊恼。做对的、好的就贪爱,做得不好的就在那气得半死,然后脑子里一直转、一直转,怎么这么可惜,哎呀,他怎么这么对不起我,耗掉了时间跟精力。过去怎么样呢?好事,体会在心,抱着感恩的心面对未来;不好的,包容、放下;不对的,改过,后不再造。当下这个心就定在这些觉照里面,而不是在懊恼、贪求。「过去勿留滞,未来勿将迎」。未来的事情,先去想就会担心了,患得患失就来了。有一个期待了,没有这样了,心情又很不好。所以人要明理是什么?「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就对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嘛,操什么心呢?而且要更明白,造福的因在哪?福田心耕。处世待人都是恭敬、感恩、爱人,一定有福的,不要操心了。恩田、悲田、敬田。

我们感受一下,镜子,镜子有没有常常在想:我刚刚照了谁?没有。镜子有没有想:待会我要照谁?也没有。它只安在当下,把当前的景色照得清清楚楚,就对了。所以用心像镜子。我们有时候在跟这个人讲话,眼睛看着他,还在想刚刚的事情,是不是?那就不真诚了。或者在看着他,还在想:待会我要干什么?用心像镜子,这个心境很重要。当下真诚柔软的去面对每一个境界。每一个境界又是一个因,就感来之后的果了。所以为什么说「欲知将来结果,只问现在功夫」?每一个善念、每一个善缘后面又会结果,那你又去珍惜、又去感恩、又去恭敬,这个花果就愈开愈好。这个也要有信心。

下一位学长,李学长。

李学长:

刚才老师讲的,有一位老师,他看到在路上有一位妇人在那边哭,我想到了,我的公公也是这样的。他是做裁缝,到巴萨(菜市场)做裁缝,他买菜,要回家的时候有一点钱,然后他看见有小孩在田边哭,我公公问他:「为什么你哭?」「因为我借了一个很大的锅,妈妈从她的朋友借来的。」但是他坐在田旁边跌倒了,所以那个锅破了。然后我公公这个钱全部给他,因为他不要回家,妈妈在家,他很怕,因为那个锅已经破了。所以我公公是这样。我也是会这样做。

我的先生是一位老师,贫穷的老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看上我的先生,因为他很好,没有钱也是很好。但是现在他的姐姐跟意大利人结婚,意大利人的哥哥在印度尼西亚做雪糕店,他呢,很长命,九十六岁,但是他的弟弟,我姑姑的先生,姑丈,他是六十岁就走了。这个是七二年发生的。所以,我跟我先生很积极的做这个雪糕店,现在很热闹,特别热闹,因为我跟我的先生,很多贫穷的孩子们,我教他们英文、中文、印度尼西亚文。七年前,印度尼西亚不可以免费学习,所以我教他们。现在,你应该知道的,我非常的感恩,电视台,很多电视台都到我那边采访,所以,我的店愈来愈热闹,还有我的冰激淋是健康食品的,从一九三二年到现在还热闹,这个是真的,不骗你,真的,谢谢。

蔡老师:

谢谢。我们改天去热闹一下。

李学长:

好,好,请同学们也是,谢谢。

蔡老师:

从长者这段话,她整个家庭、她自己的心,包含她先生、她先生的家道、她的公公都是非常的善良,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人有福报,你怎么做事业,都会很旺。好,下一位学长,陈学长。

陈学长:

昨天听了那位印度尼西亚长者的分享和老师的点评以后,感到心情很沉重,因为这种事情经常在客观现实中发生。就是我们看到有些行善的人并没有得到好的果报,但是没有行善的人却是大富大贵。这对我们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学长们来讲,应该说,确实是要面对的一件事情。昨天晚上也没有睡好,今天早上回来读晨读,一直没有精神,主要原因是昨晚做了一个梦,不知道可不可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做梦里头有这样一个假设,就是我们去到下面的食堂,整个食堂就剩下一袋米,这袋米只够做七天的饭,每天只能做一锅粥。但是十天以后,我们这群人才会得到帮助。在这七天里边,每天的一锅粥,每人只够分一勺半。那这个时候,当时老师说,今天是你值班,你来负责分这袋米。

结果后来,我就征求大家的意见,有几个不同的意见上来,最后不知道怎么去决策。有的人说,应该把剩下的这袋米,这七天里边,留给长者,因为「事诸父,如事父」,让长者去享用,我们这些年轻人就忍饥挨饿。年轻人是这么说的,但长者也有仁爱之心,他们就说:我们都年纪这么大了,未来是年轻人的,我们就不吃了吧,把这锅粥留给年轻人,我们忍饥挨饿。结果后来看到蔡老师走进来了,所有的学长就说:蔡老师熟读圣贤之书,应该让他生命延长一点,我们都不吃了,留给以蔡老师为代表的老师们吃。七天以后,如果我们还继续生还的话,我们会继续学习弘扬传统文化。但如果不是的话,那我们也是值得的。我们把这些熟读圣贤之书的老师们留下来了,他们可以继续传承。

这个时候,我觉得大家动心起念都是好的,我就想到了这个道、法、术,对吧,像昨天印度尼西亚长者分享的,他这个亲戚,他的道是对的,动心起念是对的,但可能在法、术方面出现问题,最后没有好的结果。我就想说,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怎样的决策更有智慧?怎样的选择更能够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这是一梦就醒了。

蔡老师:

谢谢。我们陈学长连在梦中都在学习,都在正思维,怎么去面对这些问题。人会做这种梦,跟他的心境有关,他现在是整个责任心很重,所以考虑这些情况怎么去应对。

首先,假如刚刚那个分米的情况出现了,我也吃不下的。所以,当听到陈学长讲这个剧情的时候,年轻人不吃,老人也不吃,教学的人也不吃,这个时候,老天爷就会把面包掉下来了。真的能到那种境界的时候,天地是有情的啊!所以你看康熙皇帝,这个在《四库全书》里面都有记载,至诚的心,斋戒沐浴好几天,然后就到天坛祈雨,因为干旱很严重。去的时候,天空还是统统没有云层,还是都是晴朗的,等他至诚读诵疏文,上达天听,马上慢慢的,这个云层就聚过来了。等到他回到宫里,就下雨了。而且隔天,就会从各个省八百里加急快马传来,其它的省份陆续很多地方都下雨了。所以老祖宗说「天人合一」,人心跟天地万物是感应的。

再来就是说,我们昨天提到的,这一位对父亲、对兄弟还是非常有爱心,但是因为他在对他们好的过程当中,缺乏一个理智的观照。我们这样对他好,反而形成了他的贪着,反而他觉得:应该要这么对我。那这样子就害了他了。但是这个心还是可贵的。所以为什么我们这几天一直强调,慈悲跟智慧要双运,这个就很重要。

因为这些问题,其实在很多的公益团体,都在困扰。「为什么我们花了最多的金钱、体力,去帮助这个地方,反而是这个地方的人民最贪婪?」这个我不只听过一次,而且都是很大的公益团体,还去请教师长。师长跟他讲,他连父母都不感恩,他还感恩你啊?所以在《论语》里面也提醒我们,「君子周急不济富」。你救什么?救那个很急困的人,就快饿死的人,你去帮助他。可是你帮助他度过这个危难之后,最重要的要教育他!所以为什么《礼记学记》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人不教育,不懂得感恩,愈给愈糟糕。所以救急不救贫穷。他思想贫穷,最重要的还是要赶紧把伦理道德告诉他,这是从根本上帮他。

而我们想一想,一个人,人家给他他都不感恩,这个人以后有没有福?这种心境以后会遭天谴。一点都不感恩、不知足,这就麻烦。反而我们的善心长了他的恶念,这个虽是善良,但不够圆满,要有智慧去应对才好。当然不济贫,也不济富,济富就是锦上添花了。现在这个社会、世界,苦难的人很多,最重要的还是要雪中送炭为好。这位学长,请。自始自终您都举着手,所以我很佩服您。

谭学长:

老师好,今天早上老师讲到了,做事时要随缘尽力,不可操心,要量力而为。有时候面对的状况就是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没有这么高,但是长辈们很看得起我们,很看重我们,就跟我们讲,「你能的,你能的」,就交代我们做。可能有时我们会做得,就是那种心情,就觉得很急。然后长辈这样看得起我们,我们不做也不行,满对不起他们的,所以我们就会尽量做,尽量做。然后做得有时满心累。这种心态要怎么去转过来呢老师?谢谢。

蔡老师:

我们所有行事还是要依照经典,才能比较长久。我们可以体恤老人家这一份信任的心,但是我们也得要实事求是才好。然后,以委婉的口吻多跟长者沟通,让他了解一个客观状况。为什么?因为现在做事都是一个团队,所以,您累了,旁边的同仁累不累?累。还能撑多久?是吧?粮食只剩十天了,呵呵,体力啦,这个时候不能硬撑,硬撑不能长久。这个时候也提醒我们长者、带头的人,冲啊、冲啊、冲啊,一看,没半个人来了,这样也不行,还得要常常能关注到大家的状况。我们可以走得稳健,但是不要硬撑。传统文化不是活动,不是办几场就OK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今天我们撑着,往后一看,哇,好多人都跟着我们呢,是不是?那你倒下去了,他们倒不倒?对啊,那你要考虑流弊。我们要做出一个可行,在大陆叫做「可操作」,「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吧?对啊,这个科学发展观也是强调这个精神啊。你不能现在兴旺了三十年,然后,哇,整个大自然全毁掉了,这也是不可行的。但是也体恤这些长者他那一份苦心,我们柔软的、客观的跟他们再做一些充分的交流。而主事的人、长者也要多多体恤客观状况。不然你身边的人都累垮了,以后就没人敢跟你走了。是吧?我为什么这么清楚?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

好,谢谢。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