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面对苦
◎ 乐 根
(1)调整看待苦的心态
面对苦,人们习惯的反应就是厌恶和逃避,但是这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必须调整看待苦的心态。第一,要勇于面对现实,如果问题还有解决和处理的方法,就根本不必生气;但如果问题已经无法解决,也没有必要生气,因为生气也无济于事。第二,联系实际,进一步思维:生气不但不能解决问题,相反会让问题变得更糟糕、更复杂。第三,学会忍耐,提高对苦的承受力。人的忍耐力是可以培养的和强化的,人对痛苦的承受力与人的心态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一个人太娇弱,很小的苦都难以忍受,忍耐力就会慢慢降低乃至丧失;相反,如果对苦的忍耐力很强,即使是很大的痛苦也能从容面对。
(2)思维苦的积极意义
《入菩萨行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偈颂,告诉我们如何思维苦的积极意义: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悲愍生死众,羞恶乐行善。意思是说,痛苦其实是有很大功德的:引发出离心,降服傲慢心,激发慈悲心,生起惭愧心。这就是苦的对于生命的积极意义。我经常将这个道理应用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事实证明这对于那些觉得自己非常痛苦来访者效果非常好。当一个人能够深刻认识到痛苦还有如此重要的积极意义和重要的价值时,痛苦就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和转化,痛苦也就不再是问题了,相反,痛苦能够成为一个人心灵成长和修行解脱的强大动力。
(3)认识苦的虚幻本质
苦是缘起法,是因缘所生的,它本质是虚幻不实的,不要把它看得太实在。《佛子行三十七颂》中有一个偈颂,就是要我们认识到苦的虚幻性:妄执实有起忧恼,诸苦犹如梦子死,故与违缘会遇时,观为虚妄佛子行。所以对于受苦的众生,我们既要提得起,也要放得下。提得起是慈悲,放得下是智慧。
(4)分清两种不同性质的苦
我们遭受的痛苦通常包括两大类,一种是已经发生的痛苦事件,第二种苦是在这个痛苦事件上进一步引发的各种心理上的痛苦。我们在生命中所经历的很多痛苦其实都是第二种苦,比如说由于身体不舒服(身苦),进一步就引发各种烦恼和不良心理(心苦)。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伤痛本身与自我折磨是不同的。比如一个人经历过某种伤痛之后,但内心还是不断的纠结,纠缠不休,很长时间都走不出来,这就是自我折磨,结果痛苦就变得越来越强烈。这些自我折磨是什么呢?主要就是各种错误的态度与不良的惯性反应,尤其是各种负面情绪:抗拒,抱怨,焦虑,恐惧、不安全感等等。佛陀将这第二种苦称为中了第二支箭,那么你中了几支箭?
摘自《心灵的八种陷阱》
更新于: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