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才:心念的力量相随心生
郭德才:心念的力量相随心生
“相随心生”,是佛教中常用的一句术语,据说最早源于春秋时代的纵横家鬼谷子。既“有心无相,相随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其意思是说:一个人所表现的外在吉凶相貌、神态,是可以随着这个人的心念转变发生变化的。而这种观点,也被我国古代许多相学家所肯定。如宋初的陈搏在《心相篇》中曰:“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斯言虽简,实入伦纲领之妙。”陈搏并据此推出:“未观形貌,先相心田”的学说。清代的陈钊也在《相理衡真》中讲:“相有更变,心之所向,而相从之以变……”在生活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个道理。
曾有一位原本相貌很不错的雕塑家,但在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丑。他访遍了名医,吃遍了偏方但都无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游历了一座寺院,在与长老的交谈中,他诉说了自己的苦恼。长老听完笑了笑说:“你这病我能治。但条件是,要为我雕塑几尊神态各异的观音。”雕塑家听了很高兴,连想都没想就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长老的条件。
我们知道: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观音是慈祥、善良、圣洁、美丽的化身。雕塑家在塑造菩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研究,甚至要模拟她的各种神态。而只有这样,才能将观音塑造的栩栩如生。半年后,雕塑家十分满意地完成了长老交给的任务,同时也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相貌也变得比原来更加端庄、漂亮。此时他突然明白了这里面的道理,原来“变丑”的病根,是因他在两年前一直在雕塑大量丑陋的夜叉造成。
相貌是表情的凝固。一个人的相貌、神态,与他所处的环境、心情是分不开的。德国自然科学家康德曾经说过:“神态甚至是不由自主地与内心活动相伴相随,它是由于经常的重复逐渐成为的固定面容。”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也曾说:“秀美敏捷的外表是岁月刻画的结果,由于脸部无数次飞快地收缩舒展,便表现出性格的特征”。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讲:“由于不同的人会频繁使用不同的面部肌肉,结果会使某部分肌肉发育增强。而脸部的一些纹路正是因为肌肉力惯性的收缩,才会变得更加明显。”
相由心生,相由心变。假如说一个人在当前已经有了凶恶的面孔,可是他在今后经常能发起慈悲之心,相信他那凶相在不久就会转变成吉相;反过来讲,即使有些人在如今还是满脸福相,但他不知行善积德,并经常起贪爱和憎恨的念头,那么他的福相也会在不久消失。所以说,我们如要想拥有一个较好的相貌,那么你在平时就要注意修心养性、多做善事。另外,在生活中还要有一个平和、愉快的心态。即使我们原本长的并不十分漂亮,但叫别人看见也很舒心。
更新于:9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