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僜与省僜
日本禅学大师柳田圣山在《关于祖堂集》一文中论断--《祖堂集》收集了从形成禅宗渊源的过去七佛开始的印度、中国的各位祖师到编者时代的256位佛、祖列名以及代表其各自家风的问答语句。这256位中,最新的一位是编者的师父福先文僜,《祖堂巢》中的从印度第一祖摩诃迦叶到中国第六祖惠能及其门下传灯祖师们的传记末尾都附有他的亲笔题词。他还为此书写了序文。可以说,《祖堂集》是阐述雪峰门下禅之由来的禅宗文学大系。
该书问世后,约经50年,于宋景德元年(1004)出现了三十卷本《景德传灯录》,并且意外地得到敕修史书的荣誉。一脱稿,即被编入《大藏经》,出版也是那一时期。说起来,把同时期的新著编入汉译印度佛典三藏集成的大藏经,这还是玄奘三藏著述以来的一个例外。
柳田氏的研究独出心裁,推定为《祖堂集》作序的文僜,与各种灯录收载的招庆省僜是同一人,并且认为与撰述者静、筠二禅僧,是师父与徒弟的关系。柳田氏在文章中只出其结论,没有见到他述说理由,我们推测大概是文僜的序中所说今则招庆有静、筠二禅师云云,就以为他们就是招庆寺的衣钵传人。我们认为这一结论非常牵强,难以令人信服。
首先,作序者的净修禅师文僜是否就是《祖堂集》卷十三、《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和《五灯会元》卷八中的省僜净修大师?文与省字在字形与语音上都相去甚远,要说是手民刻写之误,只怕无法说得过去。试问《祖堂集》的目录和正文,与《景德传灯录》和《五灯会元》目录和正文,同为省僜不误,单独《祖堂集》序文误作了文僜?刻本印刷发展到宋代,已臻高峰;寺院印制佛教典籍更是神圣,无论僧人或工匠都极其虔敬,不像明清的通俗小说那般粗滥,错讹与俗字连连。更何况,文僜是出现在全书的首页。这不是显得不可思议了吗?没有任何的文献能够证明,两位净修禅师同为一人。我们是不是可以这般设想,文僜与省僜为同辈师兄弟。其共有的净修禅师称谓,在《祖堂集》本传中有着这样的介绍:后以郡使钦仰,请转法轮,师号净修禅师矣。 (卷第十三)
书中还另有与此类同的记载:
招庆和尚,嗣长庆,在泉州后以泉州王太尉请转法轮,闽王赐紫,号法因大师矣。(卷第十三招庆和尚)报慈和尚后闽王请住报慈,赐紫,号慧觉大师矣。(卷第十三报慈和尚)
从文字表达里还看不出这种别号的来由,是长上为彰其德以封赠,抑是本人为励其志而自命?在中国,号者,堂名、域名、谥号、外号,一切皆可属之。这种号不会只允许一个人占有。比如,在有清一代,谥号为文忠的人,恐怕就屈指难数。又如佛教僧人中,名净空者不止一个,而有多人。至于某地若是有好些名人,就都可以以地名敬称。这种号显然非是正式之名字,故冠于其名之前或后,均无不可。如果真是一人,那么静、筠竟将存世之师父迎入祖堂,为之立传,并多处收录其作品(净修禅师赞曰),这岂不仅是不敬师长,也在同世人开玩笑吗?而一代名寺住持文僜对于《祖堂集》一书奉承备至,不惜卑辞结纳,以图扬名于后世,更非高僧之行德吧?我们认为,古人所持道德传统,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会像后世那样没有底线。总之,文僜与省僜应是二人,不能视作一僧。而且,他应后于省僜离世,省僜灵位进入祖堂了,他还活着为静、筠著作为序。
摘自《法音》2016年第1期
更新于:9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