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与禅观
◎ 明 影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讲的是佛说的三乘教法亦非实有。三乘教法是为了对治我们对身心世界的执著的,它是治疗妄心大病的良药,我们的心不能反过来去执取它,不管是文字经典还是观修法门,乃至证得空性后的境界,都不能有丝毫的执取。依大乘法义来抉择,缘觉的法、声闻的法和大乘的法都非实有。不执世间法,不执佛法;不执有为法,也不执无为法。有人一定会问,这时我们的心该往哪里安呢?心岂不是没有着落了吗?没有着落的心才是无住的心,才是通向大般涅槃的心。但我们现在用功一时到不了这个状态该怎么办呢?以教理为依据和镜子,不断地观察和抉择妄心的过患,不断地削弱妄心执著的程度,这是学教理的现实意义。
下面一句经文是讲《心经》的核心观法,以无所得故。?无得正观是大乘佛法的核心观法,一切大乘经论以无依无住为宗旨。《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令我们的心处于无依无住的状态,这是一切经典的要义。那么无依无住的状态是什么状态呢?首先不是连续的思维抉择,也不是一心专注在佛号或者呼吸上,也不是对于身心状态的连续观察,而是令心放弃一切执取后的非止非观的状态,若有思若无思!这是大乘修行中最重要的禅观,与参禅是完全一致的。
一切法都是刹那生灭的,以这杯茶来说,此时此刻我把茶端到嘴边喝一口,似乎是某人喝了一口茶,有得失增减吧,但是这里面是大有问题的。我们思维,就在我拿茶的一刹那,其中的茶叶、水的温度和茶水中每一个分子都在变化着,取茶的时候,这杯茶已经变化了,喝下去的每一刻也都在发生变化,喝茶的人也一样,四大五蕴没有一法是不变的,谁是能喝茶的人?茶又是什么?仔细想来都不成立啊。这个道理炒股票的人恐怕最清楚,股市的数字一直在变化着,即便是股票卖出去已经把钱拿在了手上也不行啊,因为物价一直在膨胀着,存款的实际价值一直在不断地缩水。尤其在混乱的时期,民国年间,银行不断地印钞票,货币不断地贬值,一千块没几天就变成了十块,甚至一个战役打下来换了天下,原先的钞票马上成了废纸。所以,我们想坚固地抓一个东西,真的是很愚痴。知道实无一法可得的道理并不等于我们不去追求事业,做为在家佛弟子当然应该追求事业,但不能以执取的方式,否则不成功会痛苦,成功了也会失落。如果我们能以不执取的方式来追求事业的发展,就能够做到成也欣然,败也潇洒。这是就我们凡夫境界来讲无得正观的现实利益。所谓真实的得失是不成立的,得失是非只是过眼烟云,对一切人事都不要太执著。
觉悟了的生命也是无所得吗?赵州和尚十八岁时,因南泉禅师示以平常心是道而开悟,达到了五蕴皆空的境界,从此以后开始了悟后的修行,60多年不辞劳苦,几乎与当时在世的大禅师都有过交流,直到80岁才来到赵州地界,在破败的古观音院一住就是40年。丛林里盛传: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觉悟了的圣贤只是认识了本有的智慧,没有一法是有增减的,照样是一无所得,经云: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摘自《明影法师开示》
更新于: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