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琳国师因课诵示众
玉琳国师因课诵示众迩来魔强法弱。亦以上无严师。故容邪谬之徒插足宗门。多是学宗旨、论宗旨、虚拟宗旨。一味妄穿妄凿。妄卜妄度。从上纲宗面目俨然。何尝梦见。所以言言会旨。步步迷宗。即如一等无惭愧汉。妄称自己..
-
唯识学的缘起观
唯识学的缘起观◎ 唐思鹏异熟果:由过去世造业,感现在世果,由现在世造业,感未来世果。《瑜伽师地论》云:诸不善业,于诸恶趣,受异熟果:善有漏法,于诸善趣,受异熟果。异熟有三义:①异时而熟:业在过去,果在..
-
信心是净土法门最大的难处
信心是净土法门最大的难处◎ 道 安 净土宗很难的就是信心,信心一定要具足。真信一定要用教理来判。小乘要见道证初果,大乘的根性初住,别教的初地,圆教的初住,才能算真信。见道就是修真性啊,可是,哪几个见道了..
-
佛教威仪
佛教威仪◎ 总 持佛教威仪方面的注意事项。第一个是我们上殿下殿或是平时都不能在大殿这个操场范围之内进行吐痰,特别是冲着殿吐痰,那有无量过失,打个呵欠都是不允许的。包括在宿舍范围之内,你也不能冲着大殿去刷..
-
论破宗门三关
论破宗门三关◎ 来 果过祖师关参禅人,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关,力小透两关,力再小,透个祖师关;还费了多少曲折,吃了多少辛苦,才进此关。一进关来,谁知无量劫,作善造恶,生死轮回,皆一场迷梦。今醒过来..
-
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
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 圣 严当恼人的情绪来袭时,如何重拾愉快的心情?禅的态度是:知道事实,面对事实,处理事实,然后就把它放下。简而言之: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人生,真的有很多不公平要去接受。生..
-
地藏菩萨名由来
地藏菩萨名由来◎ 宣 化什么叫消,也就是把文义解释清楚。消释名题--解释这部经的名字,这名字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也就是以地藏菩萨的名号作这部经的名字。地藏菩萨是个人。本愿是属于法。这部经在七种立题里边是属于..
-
学道犹如守禁城
学道犹如守禁城◎ 虚云 我们用功的法子,就是单举一句话头,昼夜六时,如流水一般,不要令它间断,要灵明不昧,了了常知,一切凡情圣解,一刀两断。古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
-
星云大师的佛教观
星云大师的佛教观 有人问,既然人的穷通祸福都是自业自受的结果,那么一个人信不信佛,对前途会有什么影响吗? 过去释迦牟尼佛有一位弟子名叫大迦叶,他曾经自豪的说:如果我不能遇到释迦牟尼佛,我也能成为独觉的圣..
-
印光大师法语
印光大师法语◎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
修道不要争第一
修道不要争第一◎ 宣化 现在参禅的人,尽在皮毛上用功夫,把参禅当作比赛来争第一。你能坐三小时,我就要坐五小时,胜过你一招,有这种心理在作祟,焉能开悟?就是坐了八万大劫,也不能明心见性。为什么?因为你有胜..
-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弘一 予来永春,迄今一年有半。在去夏时王梦惺居士来信,为言拟偕林子坚居士等将来普济寺,请予讲经。斯时予曾复一函,俟秋凉后即入城讲《金刚经》大意三日。及秋七月,予以掩关习禅,乃..
-
合掌
合掌◎杨呈祥佛门的一切造像,建筑、法器、礼仪等,都有表法的含义,都提示修行人如何庄严、清净自己的心地;若不懂得表法意义,而片面追求外在的形式,例如一味地追求佛寺佛堂的富丽堂皇和经忏佛事的打打唱唱,则得..
-
梵室偶谈
梵室偶谈(三则)◎ 蕅益一今之知识,每于利者令参禅,钝者令念佛; 是参禅惟被上机,念佛惟为中下也。夫禅不曲被中下,则谤禅; 念佛不被上机,则谤教。禅教俱谤,扇以成风,遂令禅作虚名,念无实行,可悲也! 讵知参..
-
觉悟佛法的途径
觉悟佛法的途径◎学 诚达摩祖师--我们禅宗的祖师、初祖,对汉传佛教影响非常大。有些庙就称为某某禅寺,禅宗五家七宗在唐代以后非常盛行。达摩祖师有一部非常有名的论,叫作《二入四行论》。二入,就是理入、行入。..
-
佛教对欲望的看法及态度
佛教对欲望的看法及态度◎ 济 群佛教对欲望所持的看法是什么呢?佛教认为欲望有三性之分,也就是说,欲望包括了善、恶、无记三种。我们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种利己利人的欲望是善法欲。虽然发愿是理性的,由意..
-
居家亦能得道
居家亦能得道◎洪应明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真佛,在日常生活中,也都包含着一种真道。因此,要想领悟佛法..
-
九众弟子的等次
九众弟子的等次圣严 佛教是平等的,那是说学佛与成佛的可能与机会,不但人类平等,一切有情的众生都是平等的。 佛教徒的名位是有差别等次的,这是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但人与异类众生之间有差别等次,即使圣..
-
万物的分类
万 物 的 分 类◎ 永 进 佛法中万物又称万法、万有、一切法等。佛法对万物的分类法有特别的独到处,不同于现代学科中所分的大纲科目。一切法不过二种,一者有漏,二者无漏。又一切法可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二类。以苦..
-
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无限的法身
如是之圣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为凡夫有妄想,诸位!妄想就是量,为什么叫无量无边呢?因为佛没有妄想,佛没有妄想,就无量无边,用哲学的一句话,就是:你必须放下有量,你才能拥有无量,从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