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真人的佛教信仰
◎ 崔广彬南北朝时期佛教通过中原地区传入东北,高句丽时期佛教即已很盛。当时高句丽人居依山谷,以草茨屋,惟王宫、官府、佛庐以瓦,佛教的地位与王宫、官府同,高丽人对佛教的信仰可见一斑。公元七世纪,由女真人..
-
三障
三障◎ 李炳南 障是阻碍,使人不得自在与解脱也。(一)心有无明,而起迷惑。 (二) 因迷惑故,而造种种恶业。(三)因造业故,必受种种苦报。此三有联带关系,欲不受苦,须不造业,欲不造业,须不起惑,去惑自必须..
-
世间哲学
世 间 哲 学◎ 伦 哲世间的最高智慧即古圣贤人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沧桑对生活乃至人生宇宙的客观观察所得出的自然规律,或者说是客观定律而编撰出的学问,被称为哲学。从中国到西方,从孔圣人到牛顿和柏拉图等人,他们..
-
佛教的十二因缘
佛教的十二因缘◎ 葛兆光人生都是痛苦的,仿佛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循环流转的苦难历程,从生到死,从死到生,处于生生不息的轮回之中的众生,好像没有办法逃出这种苦难的缠绕,这一生如此,下一生也如此。有人就说,西..
-
往生是现在的事
往生是现在的事◎ 慧 律往生是现在的事,不是临命终的事!现在就要坚固信心,不退转,现在就要把情绪、执着慢慢地放掉,慢慢地舍掉。现在念南无阿弥陀佛,也不听经,也不闻法,也不开智慧,现在人我是非不断,烦恼不..
-
以持名为宗
以持名为宗弘一大师在佛门内外均有相当的知名度,却丝毫没有大师的架子,学法问道虚怀若谷,为人非常谦下低调。因景慕同样低调的印光大师,他曾数度虔恭请求,礼拜印祖为自己的依止师,与其共住一段时间,切身体会印..
-
敬人者 人恒敬之
斯里兰卡僧侣党主席索毕塔2004年,一个由佛教僧人领导的团体向斯里兰卡议会提交了一项题为禁止强迫改变宗教信仰的议案,也被称为是不道德的改宗议案。在一个以佛教为主的国家里,该议案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基督教福音派..
-
弥勒的佛教思想
弥勒的佛教思想◎胡春业(1) 实践人间佛教的典范从佛陀本人的亲身师范看,大乘菩萨道无疑是究竟道,引导众生由此大道悟入佛的知见,乃佛陀出生说法的一大事因缘。菩萨道的修持离不开世间,离不开众生。弥勒比丘之所..
-
供养五事
◎ 瞿汝稷茶供养象征清醒。献茶:口齿芳香、永离渴爱,安乐少病,具大福报。春先蕊,百草甚奇青;茶芽点出馨香喷,玉瓯展内雪花辉。 赵州公案又重新,睡魔王能退几度黄昏阵,南无普供养菩萨摩诃萨。茶能退睡魔王,人..
-
十地顿超无难事
◎ 明一 我们每天的早课里有一句话十地顿超无难事,是说只要努力去行菩萨道,一念之间可以顿超十地(菩萨的十地: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从而成为授职..
-
警世救人
警世救人◎ 洪应明【原文】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注解】济物:用金钱救助人。痴迷:迷惑不清。功德:佛家语通常指功业和德行。【译文】一个有才华..
-
《唯识三十颂》
《唯识三十颂》◎ 成 观《唯识三十论颂》一卷亦称《高建法幢论》,是印度佛教大乘瑜伽行派论书,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宗所本主要论书之一,世亲著,唐玄奘译。此外尚有梵、藏本传世。 又作《唯识三十颂》《唯识三十论》..
-
光明心的“光明”不是会发光的意思
光明心的光明不是会发光的意思◎ 多 识心智学是从认识的主体--即心智的性质、种类、功能作用、所属对象等方面研究心智的一门与因明学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内容而相对独立的学科。法称《释量论》第一章主释自比量,第四..
-
当法师的必备条件
当法师的必备条件◎ 倓 虚倓虚大师(1875-1963)是中国近现代佛教高僧之一,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卷传人,是近代将佛陀的精神和思想发扬广大的践行者、革新家、教育家。他戒德庄严,学识渊博,辩才无碍,深受四众弟子..
-
唐人习业山林寺院
◎ 严耕望 唐代中叶以后,读书山林寺院,论学会友,蔚为风尚,及学成乃出应试,以求闻达,而宰相大臣、朝野名师亦多出其中。王昌龄《上李侍郎书》云:昌龄岂不解置身青山,俯饮白水,饱于道义,然后谒王公大人以希大..
-
静养生命是为了更好绽放
静养生命是为了更好绽放◎ 寂相一个有智慧的人,只要他能坦然地安住当下,就能掌握自己未来的生命导向。很多时候.使人疲惫的,不是因为路途的遥远,也不是因为忙碌而迷茫,是因为心灵的颓废,和对自己丧失了希望。..
-
世间无僧宝 大地皆沉沦
◎ 智 者世间有几种事物不可以轻视:第一种,星星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摧灭整个宇宙;第二种,国王的小太子。他虽然小,但动他一根手指头,后果不言而喻;第三种,龙子不可欺,为什么?蛇龙得智便兴云雨,龙..
-
不愁无庙,只愁无道
倓虚法师一个地方的兴废,按俗情来说。固然也在乎气运;可是按因果来说,好坏兴废都是人的感应。普通常说,不愁无庙,只愁无道。现在一般出家人,多数是钻营奔竞,总想找到一个地方,自己当方丈做主人,或者是自修。..
-
六入本虚妄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三卷原文:阿难: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劳。其人若病则有苦味。无病之人微有甜触。由甜与苦显此舌根。不动之时淡性常在。兼舌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甜苦淡。二种妄尘发知居中。吸此尘象名..
-
明心见性
问:法师说有八个外国徒弟,最喜欢我。我是剑桥大学学生,已食长素三年,我有一个疑问,请问法师我静坐时,将很多的妄念都断了,清清净净的,再将清清净净明明白白的这个念头都断了,只有一点知觉,恍恍惚惚渺渺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