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孩子是父母最好、最真实的修行法门
父母不是缺少爱心而是缺少觉醒,亲子冲突,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我们自己不觉醒。所以你要知道,用禅的智慧来看亲子教育,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学的方法,而是什么?而是提高到你修行的高度,提高到让父母首先要生..
-
禅心看事业
格局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也可以使人洒脱、智慧地看待人生。然而,要真正提升一个人的格局绝非易事。在很多人看来,命运让我们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想尽办法追求,比如通过各种手段坐上某个位子..
-
关于生命的实质
要突破生命的轮回圈,我们先要了解生命的实质,掌握了生命的实质,我们才能把握好这一期的生命。在这一期的生命里勤修苦行,断掉促成轮回的生命圈,才能真正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命体。那么生命的实质是什么呢?生命..
-
这样念佛才更有效果
1.高声念:声音洪大,把全身之精力,都贯注在一句佛号上,对治昏沉懈怠,驱除相续的杂念,若昏昏欲睡或想入非非,猛一提起精神,顿觉头脑清醒。2.默念:不出声,只是心在念,心中清楚明白,闲于一切处,一切时。3.金..
-
以妄制妄参话头
参禅,就是不打其他的妄想。现在开始打禅七。在禅堂里不念佛,在佛七不参禅。现在是坐禅,行也是禅,坐也是禅,站也是禅,卧也是禅。总之,行住坐卧都是禅。从前参禅人,没有什么念头,这叫无念。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
-
一尘不染证禅心
古德云:尘劳迥脱事非常,什么是尘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成劳。眼睛不管看什么,看好的也好、看坏的也好,看久了以后就会疲劳,为什么?外面的色尘刺激我们的眼睛,就昏..
-
《地藏经》之地藏愿力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上来冥益,未能亲见亡眷生处,欲得显益,须要更进一步,三七日中,一心恭敬瞻礼地藏,至诚念菩萨名号,念到万罪销..
-
谦卑的人生
夜诵《妙法莲华经》。读到《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萨的修道理念和方法让我着实有些感触。经中记载:在无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位菩萨比丘,修行很是谦虚恭敬,不但读诵经典,而且身体力行礼拜恭敬,每逢见到出家、..
-
抱怨是败德之行
人有抱怨的习惯,却不知道这个习惯会给自己带来许多的麻烦。夫妻相互抱怨,能永久恩爱吗?下属对上司抱怨,上司会欣赏这样的人吗?抱怨之害,尤有甚者,列举如下:一、抱怨是丧志之始:人一旦心中满怀怨恨,所谓怨天..
-
聆听虚云禅师开示记
民国三十一年农历十月初六日,余因送宝生老和尚灵龛入塔,特由耒阳金钱山到南岳上封寺,恰巧我们久仰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也因中央请往重庆,顺便道来岳。当时祝圣寺大众曾请他老人家讲开示,我也随众参叩听讲,特提..
-
要惜缘惜福
我们不但要懂得感恩奉献,还要知道我们同为人类,同时生存在这个地球,这个宇宙、这个空间里,都是无上的因缘,都是过去生中种了许多的善根,才有这样的无上因缘,所以一定要珍惜这个缘分。特别是今天同闻佛法,一起..
-
在一切痛苦厄难中,应当念一万声地藏圣号
梦参老和尚【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
-
看破死亡,善待死亡
记着我说的话,健健康康地活着,一旦无常到来,高高兴兴地回去。正确面对死亡,死亡是无可逃避的。一个学佛的人不敢正确面对死亡,那就说明他学佛连一点边也没沾着。我们天天念无常,无常不是说着玩的,无常就是说人..
-
念佛要持戒
◎ 昌 臻不管修什么法门,都必须持戒,当然念佛也不例外。戒律对于我们学佛的人,不管是出家的、在家的,就好像是交通规则对于驾驶员一样。交通规则保证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员做到按照交通规则开车,才能够顺利到达目..
-
照见五蕴皆空
◎ 林清玄 《西游记》里有一段情节,是大家都熟知的。 孙悟空的神通广大、调皮捣蛋,三次大闹天宫,闹得无法无天,玉皇大帝只好把如来佛请出来收服他。 如来伸出手掌,叫孙悟空尽力舒展,看能不能飞出掌心,筋斗云一..
-
《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印光大师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的祸害,动辄让人丧身失命,而有人却偏偏喜欢去做,以身殉之,至死不知悔改的,那就是色欲!对于那些放浪形骸,纵情淫欲,攀花折柳,偷香窃玉,灭理乱伦,败家辱祖,恶名传于乡里,..
-
不了解佛法的人对皈依的误区
◎ 宏 海现在有许多人因为觉得佛门是劝人向善的,所以愿意皈依三宝。但由于对佛法的不了解,所以知见上也有一些误区。比如说第一点误区:认为皈依以后就必须吃素。作为三宝弟子吃素当然是好的,既体现了佛弟子的慈悲..
-
在修福报与开智慧之间,还藏着一个公开的秘密!
菩萨在世间,以各种方式显现在众生面前,如果你福报足够的话就能见到他们。所谓的见到,并非是只见到一个表象,而是能真切感受到开悟的震撼。福报足够是开悟的前提,否则门都没有!而修行就是为了开悟见性,所以,一..
-
佛法智慧与身心健康
宽运法师据统计显示,近年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及各种压力的增大,中国精神类疾病患病率有大幅上升的趋势,特别在城市中,每6个市民中就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最常见的3种疾病为心境障碍(抑郁症类)、物质使用..
-
念佛能否往生,但问自心,不必他求
智谕法师 一心可现十法界一切境界都是从心所现。一心可现十法界。心有善念,则入三善道;心有恶念,则现三恶道境;心念声闻,便现声闻境界;心念缘觉,变现缘觉境界;心念菩萨,变现菩萨境界;心念佛,自然变现佛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