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鸯掘摩罗
(一)鸯掘摩罗在佛陀时代,印度境内的侨萨罗国,发生了一桩恐怖万状的事件,这一事件,震动了全国的人民,也几乎吓垮了英勇的波斯匿王,因在王都舍卫大城的城外,出现了一个杀人魔王鸯掘摩罗。所幸由于佛陀的及时感..
-
竺法护
◎ 理 方魏晋时期是中国战乱频发、灾难深重的历史时期,但在凉州,却是相对和平稳定的一段时期,这使得佛教在凉州得到了多方位的传播,并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闯荡激扬,参差交会,..
-
法宝髻长者
善财童子一心正念,一路上思惟着无厌足王所得的如幻智慧法门,渐次地向南游行,或者经过人间的城邑聚落,或者经过旷野偏解的岩峻山谷、卧藏着的狼虫虎豹、恶兽围绕等险难之处。可是善财童子不觉得疲劳,他为法忘躯,..
-
海东华严初祖义湘
新罗国僧义湘,俗姓朴,鸡林府人,与元晓法师结伴入唐,有难而返。后又于唐高宗总章二年(669)附商船到山东半岛的登州,乃径趋长安。元晓就玄奘法师受学,义湘在长安终南山至相寺就智俨三藏综习华严经,其时与康藏(..
-
弘一大师对丰子恺的一番开示,令人拭泪感怀
稽首师尊,问归何处?几许疏竹,一轮明月。有时读弘一大师李叔同传《悲欣交集》,读到多处拭泪感怀。直到读到结尾,看到弘一大师圆寂前留下的最后四字--悲欣交集。泣而后合起书来,走在阳光下,心如沉到海底的平静,..
-
印宗法师
◎ 袾 宏【原文】六祖既受黄梅心印,隐于屠猎佣贱一十六年。后至印宗法师①讲席,出风幡语②,印宗闻而延入,即为剃染,礼请升座说法。人知六祖之为龙天推出矣,未知印宗之不可及也。其自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
-
文僜与省僜
日本禅学大师柳田圣山在《关于祖堂集》一文中论断--《祖堂集》收集了从形成禅宗渊源的过去七佛开始的印度、中国的各位祖师到编者时代的256位佛、祖列名以及代表其各自家风的问答语句。这256位中,最新的一位是编者的..
-
求那跋陀罗译师
◎ 李 安求那跋陀罗(意译功德贤),中天竺人,本是婆罗门,因读《阿毗昙杂心论》有了体会,改信佛法。出家学小乘,后又深通大乘,当时的人都尊称他为摩诃衍。刘宋元嘉十二年(435)他经过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等..
-
真修实干的青萱老和尚
◎ 界 诠现在要真正找到一个像彻悟大师讲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的人,实在是太少了,都是泛泛地修。到目前为止,真修实干的人太少了!有些学教理的,道理懂得不少,真正去修又放不下。我见到楮楼的青萱老和尚,他是真..
-
刘禹锡的佛缘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772-842)在长期的贬谪生活中,大多时候有职无权,内心十分苦闷,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派遣忧愁烦恼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与僧人往来,研读佛典,寻求解决人生痛苦烦恼的方法。随着对佛教理解..
-
“三车和尚”窥基法师:玄奘认定的衣钵传人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
凡人六悟
一悟心甘情愿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能吃亏的人,人缘必然好,人缘好的人机会自然多,人的一生能抓住一两次关键机会,足矣!二悟爱占便宜的人,终究占不了便宜,捡到一棵草,失去一片森林,你看那些一到买单就上厕..
-
林灵素
◎ 且 言 林灵素是北宋末著名道士,初名灵噩,字岁昌,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家世寒微,少依佛门为童子。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林灵素传》载,少时曾为苏东坡书僮,东坡问其志,笑而答曰:生封侯,死立庙,未为贵也..
-
往内在寻找自性
开悟不是从外在找寻,而是不断观照内心才有可能获得的结果。一天,一位基督徒来见我,他因为看到释迦牟尼佛成道时所说: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于是质问我: 佛陀所说的话,怎么如此狂妄!我告诉他是误会了其中的意思..
-
找回那颗不归的心
学多少,对我们来说,不是最主要的。主要是要回归自心,找到那颗不归的心。为什么找不到呢?因为太急呀,就好像大多数人贪着五欲一样,你遇到太多的好东西,都想要吸收过来,都想得到它,最后越来越急,心就静不下来..
-
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 倓 虚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 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照例常住里..
-
包容父母,足以包容天下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成了很多人不愿意孝顺父母的理由。例如有的父母脾气暴躁,有的父母厚此薄彼,有的父母愚笨贫穷,有的父母观念落后,有的父母..
-
善用思维
孩子的想象无论多么荒诞,多么不合常识,都不要给予抹杀和封堵。教育者应该启发和诱导孩子的想象力,而不是去规范他们的想象力,然而可悲的是,我国的教师们都热衷于教给孩子如何去想象,他们把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归纳..
-
心静,便是菩提
心静,便是菩提。静心,便是清喜。能心静的静心者,便是思想最饱满、心境最怡然、气质最韵致的快乐之人。静里才能听见咚咚心跳的声音,才能听到幽幽心音的淙淙;静里方可看见灵魂袅娜的娉姿,方可看到情丝万丈的旖旎..
-
云淡风轻平常心
问:小和尚,你好像很有修行的样子哦!答: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是师父教得好。问:小和尚,修成这个样子还有脸出来,没话说了吧......答: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是师父教得好,但我没学好。处顺境时,心要收敛、内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