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情绪的风暴
一行禅师以呼吸照顾愤怒当愤怒、嫉妒与绝望的能量生起时,我们应懂得如何处理它,否则就会被这些情绪淹没,而受到极大的痛苦,念念分明地呼吸,就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照顾情绪的修行方式。为了能好好地照顾情绪,必须..
-
佛教的修持方法
是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仅仅信仰佛教而不作佛教生活的实践,那只算是种了一些将来成佛的善根种子,但却很难得到即生的利益。佛教的修持,即是佛教生活的实践。最主要的有四大项目,那就是:信、戒、定、..
-
六度之布施
佛经上记载一个乞丐跑到释迦摩尼面前哭诉:我做什么事都不成功,为什么?佛陀说: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乞丐说:可我一无所有,是个穷光蛋。佛陀说: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样东西。第..
-
度众利生须先自度
现在的寺院经营或是度众的方式,大都是不如法的,要如法,只有反求自己,自度成就,众生见了自然起欢喜心,所说的话,都能被众生所信受,且天龙八部自然拥护。度众利生,不是在口头言语上度。什么叫做庄严自己?不起..
-
持名念佛历九品净四土说
◎蕅 益若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若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又莫如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愿不猛,虽一心不乱,亦不得往生。云何为信?一者、信..
-
修行懈怠之时应多观想无常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以前常常教诫我们要精进修法,即便是在示现涅槃之时,也谆谆告诫所有修行者,应该把自己一生的时间都用在实修之上。因为要把意识转变成智慧,闻思虽然不可缺少,但实修更不能轻视,不修学..
-
回向的甚深力量
每次修持结束时,不仅为自己的安乐,也要为一切有情众生的利益与证悟,回向你所获得的任何福德。而且,你不必等到一座修持结束才回向,任何时候都可以这么做。你可以试着在每次大礼拜后回向,这样可以保证不会浪费掉..
-
正念修行的妙用
修习正念是迈向幸福人生之路。禅修的觉知练习,对转化压力、保持身心平衡有明显效果。正念修习让我们更懂得活在当下,体会呼吸间的喜悦。一行禅师所倡导的禅修方式极为简单,也贴近生活,下面介绍几种比较有特色的修..
-
法相宗概况
佛灭八、九百年间,弥勒菩萨应无著菩萨的请求,从兜率天降在中天竺阿瑜遮国内瑜遮那讲堂,宣说《瑜伽师地论》等,而树立唯识、法相的教义。无著菩萨复自造《集论》,明一切法相,授弟子师子觉选择,故后成为法相系。..
-
完美主义者与出离心
佛教中,出离有很多种涵义和解释,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把佛教的出离理解为远离人世,就象悉达多太子曾经做过的那样。不过这种解释容易把尚未准备好的人吓跑,佛陀并不打算剃光每个追随者的脑袋。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喝..
-
出家人和在家人不同
九十岁老和尚在客堂对一群出家众开示:在胎、卵、湿、化四生中,我们每个都曾去做过,在别道中受完业报,投入父母胎中转为人身。所以,今天我们所得的这人身是从哪一道来的,我们不知道,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业障来,..
-
痴爱是苦因
侬家暂下山,入到城隍里。逢见一群女,端正容貌美。头戴蜀样花,燕脂涂粉腻。金钏镂银朵,罗衣绯红紫。朱颜类神仙,香带氛氲气。时人皆顾盼,痴爱染心意。谓言世无双,魂影随他去。狗咬枯骨头,虚自舐唇齿。不解返思..
-
向内的人生
◎ 钱穆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像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向往必有对象。那些对象,则常是超我而外在。人生一般的要求,最普遍而又最基本者,一为恋爱,二为财富。故《孟子》说:食色性也。追求的目标愈鲜明,追..
-
执而不着
◎ 陆寿筠执而不着这一说法,最早是14年前笔者学佛、学道过程中,在一篇博文中提出的,是对道家人生态度的简练概括。这种人生态度的另一种表述就是南怀瑾先生所提倡的以出世的胸襟,办入世的事业。人生在世,有所追..
-
苦随乐而来
苦随乐而来◎ 梦 参人人都知道这个身体一定要死的,但没有一个人想到我明天该死吧?不会这样想的,没有人这样想的。本来谁也知道,寿命活不到一百年,顶多活到一百年,活一百年很少,一万个人也不见得有一个。活到一..
-
一切都只是因缘的一场会聚
一切都只是因缘的一场会聚静波法师交织爱与恨,是劫还是缘?一切也都只是因缘的一场会聚,有缘则聚,无缘则散。轮回,皆缘由爱恨情仇,父母儿女夫妻朋友,皆不出要债还债报恩讨怨。所谓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虽然..
-
清净三业了脱生死
◎智 谕 学佛,末法时期很乱,大家要用心简别邪正。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有人说,我学佛不为了生死,那是糊涂蛋!药师偈明明说的:拔苦必期二死尽。 生死之因有粗有细,大家学佛要简别,凡是消业障,是佛法,不消业障..
-
世事茫茫
◎ 沈 复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看那秋风金谷,夜月鸟江;阿房宫冷,铜雀台荒;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机关参透,万虑皆忘。夸甚么龙楼凤阁?说甚么..
-
信愿念佛临终必然往生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阿弥陀经》,赞叹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劝诸众生发愿往生。经中说: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等,南方有日月灯佛等,西方有无量寿佛等,北方..
-
如何是出三界
问:本既是佛,那得更无四生六道种种形貌不同?师云:诸佛体圆更无增减,流入六道处处皆圆,万类之中个个是佛。譬如一团水银分散诸处,颗颗皆圆。若不分时秖是一块,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种种形貌喻如屋舍,舍驴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