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童寺忆雪舟
◎ 丰子恺春到江南,百花齐放。我动了游兴,就在三月中风和日暖的一天,乘轮船到宁波去作旅行写生了。宁波是我旧游之地,然而一别已有二十多年,走入市区,但觉面目一新,完全不可复识了。从前的木造老江桥现在已变..
-
十界圣凡不离现前一念
◎ 谛闲论佛法之渊源,总不外于现前一念之心。心也者,万法之总持,圣凡之枢纽也,收之不见毫尘,放之圆赅空有,三千性相,百界千如,皆念于一念之中,无法不在里许也。请试言之,现前一念之心,不起则已,起则于十..
-
明清民国时期的佛教雕塑
◎ 赖永海明清工艺造像主要是继承宋代城市工艺的传统。明代的工艺造像包括玉石雕刻、牙雕、木雕、竹雕、雕漆等工艺。明清民国工艺造像有一定的延续性,故本小节内容叙述上顾及时代。自明代中期起,江南嘉定、金陵成..
-
佛陀的现实观
◎ 惟 贤(一)出家的原因那么佛陀对于人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佛陀很伟大,他为什么出家?一般人对出家没有正确的认识,根据历史的记载,佛陀出家的原因如下:1.观察人生人生不够滋味,生下来就有生老病死、八苦交加..
-
会集之害
◎ 理 海印光大师反对无事生事的会集佛经之举,其弊之一为启人妄改佛经之端,其二为授辟佛者以柄,谓佛经皆后人编造。因此,印祖在提及魏源的《无量寿经》会集本时态度鲜明:理虽有益,事实大错,不可依从。而古代大..
-
不要用分别心来看这些事情
◎ 梦 参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让观世音菩萨弘扬《地藏经》,没有让他弘扬《普门品》呢?假使佛对地藏菩萨说:你去护持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有不可思议功德。我跟大家说:不要分别,就是这个含义。观音、地藏互相扬化,..
-
四种自性
◎ 编 者自性有四种,谓实自性、假自性、世俗自性、胜义自性。因有四种,谓生因、成因、转因、还因。境界有七种,谓有相境、有分别境、对治境、安住境、增益境、损减境、自在境。行相有五种,谓分析行相、差别行相、..
-
敬畏死亡
◎ 杜斌强在刚刚过去的严冬,我断断续续参加了村里好几个去世老人的葬礼。自然而然地,心里对死亡有了比之前更为深刻的思考。这些年来,不时地有自己所熟悉的人离开这个世界。这些人当中,有久病不治而去世的,也有..
-
“佛陀”是觉悟者的意思
◎ 一 行雨季后三天,一个名叫须达多的年轻人来访佛陀,礼请佛陀前往憍萨罗说法,讲解醒觉之道。须达多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商人。他住在波斯匿王统治的憍萨罗国都城舍卫城。当地的人都知道须达多是位慷慨的大慈善家,因..
-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
藏传佛教的文物宝库
◎ 王家鹏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收藏文物一百多万件,其中与西藏有关的文物就有几万件,是中国内地保存最完好、最丰富的西藏文物宝库。由于皇宫的特殊地位,文物的特殊来源,使..
-
佛教徒的生活礼仪
◎ 星 云在佛门中,语默动静安详,一切合宜合法,就是礼仪。僧团讲究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用意在培养一个人出众的威仪。昔日马胜比丘以威仪度化舍利弗,成为千古的佳话。因此,树立良好的形象,不但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
韦陀小将的故事
◎ 本 性 我很欣赏韦陀小将,不纯因为他护法心坚,也因为他虽然稚气但却威严。在我们天王殿后面的弥勒佛背面,有一尊韦陀菩萨,也就是我所说的韦陀小将。他的顶上一般都会悬匾题额,曰:三洲感应。这韦陀小将,他的..
-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
郁离子献马
◎ 李国文郁离子为明代开国功臣刘基的托名。元末大乱之际,隐居家乡的刘基所著的一部寓言集便以此为名。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每当提及刘伯温这三个字,就会马上想到他的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烧饼歌》。..
-
向佛陀丢掷泥沙的人
◎ 证 严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次与弟子们外出托钵。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外道教徒,他一看到佛陀,就开始破口大骂。佛陀却若无其事、面容安详地继续向前走。那位外道教徒看到佛陀被骂还不理会,脸上还带着笑容,心里十分..
-
要合古辙
◎ 大 愿【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要合古辙,什么意思呢?前面我们已经讲到了肯心自许,佛法要从自心里面流出来才是见性。比如说雪峰义存禅师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德,他的座下传下去就有了我们的云..
-
明者因境而变, 智者随情而行
在禅宗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找接班人。一日,他将两个得意弟子叫到面前,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慧明,一个叫尘元。高僧对他们说:你们俩谁能凭自己的力量,从寺院..
-
佛教和气四瑞的故事
佛教里流传着一则和气四瑞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羊角鸟、一只山兔、一只猴子,还有一头大象。他们和睦相处,从不吵架,在一起快乐地生活着。有一天,大家讨论道:我们之中谁最年长呢?..
-
文殊菩萨度化众生的善巧
一日,阿难尊者向舍利弗提及,自己曾亲见文殊师利所成就的不可思议神通力,及所说妙法。此时,大迦叶尊者也跟舍利弗说,自己亦曾见过文殊师利的希有神通,接着详说整个过程。昔时,世尊成佛未久,文殊师利童子从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