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逆境苦难为师
以逆境苦难为师◎大安古圣先贤无一不在逆境苦难中,成就人格与大业。佛教四圣谛摆在第一,又称以八苦为师。苦难是吾人最好的老师,苦难能促使我们深刻地透视人生真相,激活吾人潜在的生命势能。顽金只有在烈火中锻炼..
-
最方便的法布施
最方便的法布施◎ 梦参人人都能做,最方便的法布施!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说我也不能讲经,不会说法,念句阿弥陀佛总可以吧?我想每一位道友都会吧?现在夏天了,虫子,蚂蚁,路上到处有各种虫类。你见到给它念一句..
-
净土诸祖对信的阐述
净土诸祖对信的阐述◎ 尚 修净土法门以仰仗弥陀愿力往生安养为本质内涵,所以深信佛力救度是净宗不共的诠释,纵观中国净宗教理史,诸祖对信的诠释与实践自初祖慧远大师至近代印光大师,虽有修学背景、众生根机,契入..
-
破诸师之谬
破 诸 师 之 谬◎善导大师诸师云上品上生人是四地至七地以来菩萨者,何故《观经》(意)云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者为三?一者但能持戒修慈;二者不能持戒修慈,但能读诵大乘;三者不能持戒读经,唯能念佛法僧等。此..
-
化解心中怨恨的三个方法
化解心中怨恨的三个方法◎ 善 言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四十二章经》怨--它是恨的累积,它跟嗔不同。有些人,你一..
-
清规
清规◎ 来 果参禅人,第一要守清规,方能参禅。清规者,公正清严为模范。公,能除私曲猥弊;正,能除邪谬垢染;清,能除粗浊秽污;严,能除疲惯懈习。故以清规建丛林,以清规治人格,以清规利人世,以清规成佛祖;规..
-
悭贪是众苦的根本
悭贪是众苦的根本◎ 大德《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有一位大商主子名叫亿耳,与同伴一起入海采宝,自海中得宝返回,与同伴别宿,因为失去了同伴又为饥渴所逼,而感到惶惶不安。在饥渴当中,遥见远方有一座..
-
话头
◎ 体 光 古代的佛教徒,现代的佛教徒,古代的佛教徒在心地上聪明、有智慧,现在的佛教徒在外边聪明,能说能讲,所得的受益跟古代不同。古代的受益是实际的,现在是在语言上、分别上,也可以说是世智辨聪,八难之一!..
-
诸行
◎ 熊十力诸者,遍举之词。行者,迁流义,相状义。谓本迁流不住,而亦幻有相现,通途言幻,便含劣义。实则幻者,不固定义,无实自体义,原不容计胜劣于其间。参考《新论》第三十二页《转变》章。具此二义,故名为行..
-
这样修行最好
◎ 本 焕 我今年103岁,出家81年。我本来出家的时候是为了了生脱死,所以出了家,受了戒,到高旻寺,驻在高旻寺7年。离开高旻寺我就去朝文殊师利菩萨。因为文殊师利菩萨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的七个弟子..
-
佛教、佛法、佛学
◎ 张家成佛教、佛学、佛法是人们接触佛教文化时经常碰到的几个概念,它们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佛教一语的含义较为广泛,是指包括教主、教义、教徒组织、清规戒律、仪轨制度和情感体验等等复杂内容的综合体。佛教经..
-
人要改变只有自己觉悟
◎ 净 界我们一般人很难被劝谏,活在自己的妄想很麻烦,你对一个人讲话他听不进去的,因为他根本不管你要讲什么,他只相信心中的妄想。人要改变只有自己觉悟,只有你自己想改变,你要不走出妄想,谁拿你一点办法都没..
-
悲心愿力
◎ 梦 参面对无惭无愧的人,不应对他生厌离心、嫌怨心,也不要把他当恶人看。应发悲愿,愿他舍离这种无惭愧心。如果你看见人家犯错误,而感觉自己很好,还指责人家,这就完全失掉了菩萨的精神。众生有种种根、种种欲..
-
坐禅回归白屏
◎ 铃木俊隆 我想,你们多半相当好奇禅到底是什么。禅,实际上是我们生活的方式,修习坐禅,就犹如你设定闹铃。除非你设定闹钟,否则它不会有所作用。每一天,我们应该有一个起始点。太阳在某一时辰升起,某一时辰落..
-
济群法师:为何总是感觉孤独
济群法师:为何总是感觉孤独生命本身是圆满的,是自立并具足一切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依赖。但无明带来的贪心,却不断怂恿我们寻找外在的依赖。不幸的是,任何外在事物都是不可靠的,是无法永久依赖的。所以,我们在..
-
大亏变大福
道证法师被弃无怨,自得其乐!我认识了一位老菩萨,大家都很尊敬她,称呼她--老娘。她是我所看到,惟一遇到婚姻的大变化--先生背叛她再娶别人,她却没有怨言的人,她的度量和慈悲,终于感化了她的先生,发出最后的忏..
-
圆瑛法师开示四念处观
圆瑛法师开示四念处观主席!各位来宾!各位道友:圆瑛今日叨承开会欢迎,实不敢当。回忆十年前,曾来此地为筹集经费,救济祖国伤难同胞,以尽国民天职。返国后,日人指为抗日分子,遂被逮捕,饱尝铁窗风味,二十八天..
-
住寂静处深思得智慧
正果法师修习止观,在住处条件讲,须住在较寂静的地方。最初修习止观的人没有一个寂静住处,从无始以来本自散乱的心就很难调柔静定。所以佛陀在《遗教经》里教导弟子说:汝等比丘,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
-
人生往来两条船
觉真法师人生仿佛两条船,一为名来,一为利往。然而,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真正的利益最大化,是人类整体的共同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只图我的利益。最本质的利,是孔子重视的仁和礼,是先难而后获,因为这..
-
惟觉谈禅:真正的财宝
惟觉谈禅:真正的财宝--清凉问题一如何灭去嗔火,从佛法中得到清凉舒畅?老和尚开示:若心当中不容易平静,就是烦恼。烦恼的根源就是贪、嗔、痴三毒,每一个人都有这三毒。尤其嗔心如一把火,最严重。所以佛经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