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业你知道多少
深信业果也是下士道的重要修行内容,其中包括见和行两方面。见就是缘起因果,行就是止恶行善。佛法非常重视正见。所谓见,就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什么是生命延续的规律?什么是世界形成的规律?世界和我们又是什么..
-
参学师语
◎德 明世、出世间,皆以上善为本。因善趣入佛慧,假善助成菩提。此善者,实为越生死海之舟航,趣向涅槃之圣道。-常辉法师爱心是世俗层面的,这种心带有执着的成份。当我们在用爱心行事,就会只注重衣食安稳等等世..
-
认识自己 一室六窗
◎ 云 峰仰山禅师有一次请示洪恩禅师道:为什么吾人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洪恩禅师回答道:我给你说个譬喻,如一室有六窗,室内有一猕猴,蹦跳不停,另有五只猕猴从东西南北窗边追逐猩猩。猩猩回应,如是六窗,俱唤..
-
说法利人要以身作则
说法利人要以身作则◎虚 云佛法教典所说,凡讲行持,离不了信、解、行、证四字。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信者,信心也。《华严经》上菩萨位次,由初信到十信,信个什么呢?信如来妙法,一言半句,都是直指人心、见性..
-
云何瑜伽师地
云何瑜伽师地◎ 弥勒菩萨云何瑜伽师地?谓十七地。何等十七?嗢柁南曰:五识相应、意,有寻伺等三,三摩地俱、非,有心、无心地,闻、思、修、所立,如是具三乘,有依、及无依,是名十七地。一者、五识身相应地。二..
-
“居士”的来历
◎ 佚 名佛教习以居士称呼在家的信徒,大概是从维摩居士而来。维摩居士,确可称为居士,但也因此而被后人附会,如慧远大师《维摩经疏》卷一说:居士有二:一、广积资财,居财之士,名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
-
出去走才知道有无定力
◎ 一诚假设一下,当我们身处深山之中,远离世间的诱惑,这个时候是不是能够做到心如止水呢?或许可以。但是一旦踏入滚滚红尘之中,恐怕就会被花花世界迷了双眼,在名利、物质面前把握不住自己。很多时候,需要出去..
-
人的内心要和谐
人的内心要和谐◎ 净 慧从佛教的立场来看,人的内心要和谐,必须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起;家庭要和谐,必须从慈悲孝敬、友爱尊重做起;社会要和谐,必须从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做起。处理烦恼的方法:第一,要求..
-
布施可以得到财富 守戒可以得到快乐
布施可以得到财富守戒可以得到快乐海涛法师1.闻法时,如果心念不集中,就好比把水倒入密闭的容器,一滴水也无法注入的。2.如果不反覆思维它的要点,同时深植于心,就好比把水注入裂壶中。3.或者以烦恼心来听闻开示,..
-
佛教养生浅说
佛教认为一切物质存在无常性、无我性,只有心灵是独立的、自由的。永远维持心灵的寂静,保持与灵魂的一致,那么健康长寿、永葆青春不过是取恒河一滴水那样简单。而中医强调心理平衡,说喜怒忧思悲恐惊太过,则会导致..
-
佛缘
很多刚接触佛教的人,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某某高人说我有佛缘,你看我是不是佛缘很深?今天就来告诉你,什么是佛缘。一、心中有佛是佛缘佛缘,是心与佛的交流。学佛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修佛..
-
古代禅师的圆寂方式
古代禅师的圆寂方式◎ 星云各位大概会觉得奇怪,死亡也能算是一件美好的事吗?其实仔细想想,如果对生命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佛法有了真实的了解,能勘破死亡的阴霾,穿越时空的限隔,对生死都能坦然面对,无所畏惧害..
-
真正的出离心
真正的出离心宗萨仁波切在佛教里,出离有很多种含义和解释,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把佛教的出离理解为远离人世,就像悉达多太子曾经做过的那样。不过这种解释容易把尚未准备好的人吓跑,佛陀并不打算剃光每个追随者的脑袋..
-
法语择要
◎ 弘 一目中有人助缘多,心中有德福报多, 耳中清静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 在修养上要力求忍耐包容。 养生之道,在于吃得淡,吃得粗,吃得少; 处世之道,在于吃得苦,吃得亏,吃得重。..
-
顿超三界乐悠悠
顿超三界乐悠悠◎ 明 海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可贵天然无价宝,埋在五阴溺身沤。因众生不识本心,所以,世尊以无尽悲心示种种法门,欲令众生尽此一生即可圆转五浊,成就菩提道果。而在诸多法门之中,净土..
-
如何行持
如何行持◎ 星 云佛法教典所说,凡讲行持离不了信、解、行、证四字。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信者,信心也。《华严经》上菩萨位次,由初信到全信,信个什么呢?信如来妙法,一言半句,都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言语,..
-
水陆法会浅探
水陆法会浅探◎ 新 成水陆法会是中国佛教大型佛事活动,堪称汉传佛教法会之王。因参加人数众多,诵念的佛经文类广,程序仪规繁琐,活动规模庞大,非一般小寺院所能承办。自古以来,往往在大丛林由较有影响力的高僧主..
-
观音思想特点
观 音 思 想 特 点◎ 李利安关于观音思想的主要特点,可以从三个大的系统来看。 一是来自因地观音信仰,即佛教在解释、论证观音于因地的修行历程时所呈现出来的思想,主要有:愿行并举、福慧双修、戒定兼持、自他两..
-
修行旨在修心
修行旨在修心◎ 慧 律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广钦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有没有在修行啊?居士回答:有啊!我每天早上拜佛一个钟头,晚上也拜一个钟头,每天要拜佛好几百拜,念佛好几百声。广钦老和尚为了破他的执著..
-
今生来世 种因得果
◎ 证 严佛学千经万论,莫非论心、行、业、果。人的一切动作无不由心起,心可以带来社会的和乐;也可以造成社会的戾气。人与人之间有和睦的爱念,社会才有祥和的气氛。若是一念偏差,就容易招来暴力。有粗暴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