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与中国传统民俗

    佛学文库 2024-12-08

    佛教与中国传统民俗◎ 广行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仅限于伦理、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更与民俗有着紧密的联系。佛教融入民俗,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由此才成为大众信仰而非仅是精英宗教。 佛教融入中国传..

  • 扩大心量与改命的方法

    佛学文库 2024-12-08

    吃亏:吃亏是福。吃亏就是赚看不到的大便宜,经常吃亏,就能扩大心量。如果吃亏后又后悔,又抱怨,那不算,白吃亏了。布施:布施对治吝啬、贪心。悭贪的人心量不会大,多做布施,多帮助人能扩大心量。布施是一门大学..

  • 广钦老和尚法语

    佛学文库 2024-12-08

    广钦老和尚法语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2.有功夫的人,耳朵..

  • 净土导论——行持

    佛学文库 2024-12-08

    诸经开示净土行法,万别千差。如持名,观像,观想,实相等,一一行成,都能往生净土。其中只有这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如果持到一心不乱,那实相妙理亦能全体显露,西方妙境便得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

  • 中古佛典序跋

    佛学文库 2024-12-08

    中古佛典序跋◎ 赵纪彬佛教以佛典为载体,欲在中土广泛传播,佛典的汉译与整理必不可少。中古佛典序跋客观记录了其中的每个环节,真实地还原了佛典汉译及整理的过程。中古佛典序跋记载了佛典汉译及整理的时间、地点..

  • 无我利他

    佛学文库 2024-12-08

    无我利他◎了缘 2017年11月19日星期天,初冬晴朗的早晨让人感到有些寒冷。还不到七点,布施组的义工就来到了沧县纸房头乡工业园区的须达精舍,为布施大会作准备。布施大会八点半开始。首先由组长唐玉峰老师讲话。唐..

  • 佛教与佛学

    佛学文库 2024-12-08

    佛 教 与 佛 学◎ 罗 颢任何宗教都是以它独特的教义决定其性质特征的。教义是宗教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其它宗教相比,佛教的教义最为精致、渊博。佛教数义的范围通称为经、律、论三藏,三藏是佛学的基础,它既是佛学的..

  • 钵与方便铲

    佛学文库 2024-12-07

    钵与方便铲◎ 法 明 《佛本行集经》有一故事,北天竺有两大商人,要供养佛。佛想:我用什么东西来接受施主的食物呢?这时四天王献上四个金钵,佛说出家人不宜用金器。四天王又先后奉上银、琉璃、赤珠、玛瑙钵等,佛..

  • 人生漫谈

    佛学文库 2024-12-07

    见 君人过四十天过午。不惑以后的人,是艺术与哲学的年代,人终于能完整地看待人生了。艺术,是矛盾的综合,是快慢、明暗、高低的协调,是矛盾的美。老人是一部哲学的书,是人类文明与理智的文字化的诗,是歌,是曲..

  • 日行三事

    佛学文库 2024-12-07

    ◎本 性 古人教导我们:每天都要三省我身。为什么要三省,就是要三思一下自己:今天,你做了什么该做的;做了什么不该做的;如做了不该做的,该怎么弥补。古人也教导我们: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善虽小,..

  • 禅的体验

    佛学文库 2024-12-07

    禅的体验◎ 铃木大拙研究禅意谓要有禅体验,否则就没有什么禅可供你研究。但体验本身就意含着它是可以传达与人的;一个体系若不能适当表达,就不再是活生生的东西。黯哑的体验是不属于人的。去体验即是自我意识到体..

  • 息灭妄念的三绝招

    佛学文库 2024-12-07

    本性法师宋代青原禅师有参禅三重境界说: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之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之深,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这让我觉得,这三重境界说,与息灭妄念的三个层次,有异曲同工之妙。妄念,..

  • 心即本体

    佛学文库 2024-12-07

    心 即 本 体◎ 宫哲兵本体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是佛教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些佛教宗派(如华严宗)认为:在繁杂的现象世界背后,存在着一个精神性的本体--理。现象世界就是由精神本体理所变现出来的。对这个问题,..

  • 赞佛的功德

    佛学文库 2024-12-07

    仁禅法师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有一个称赞如来,就是赞叹佛的功德。所以赞佛也是一个修行的方法,是十大愿王的修法。我们千万不要误会,有些人甚至生邪见:为什么佛教里面的佛这么喜欢人来赞叹呢?他以凡夫分别心来测..

  • 北宋文人学佛与诗歌流变

    佛学文库 2024-12-07

    北宋文人学佛与诗歌流变◎ 左志南北宋中后期诗歌流变与该时期佛教的发展变化及儒学的丰富完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士大夫学佛特点及其佛学思想体系的构建生成过程,与其诗歌典故运用、书写内容及诗美呈现关系密切。..

  • 世间宝藏 为物所覆

    佛学文库 2024-12-07

    ◎ 永 明问:如来无密语。迦叶不覆藏。则众生心常自明现。何须教观开示。广论横竖。 答:只为佛之知见蕴在众生心。虽然显现。而迷者不知。以客尘所覆。妄见所障。虽有如无。似世间宝藏。为物所覆。莫有知者。是以须的..

  • 佛法与人生

    佛学文库 2024-12-07

    佛 法 与 人 生◎ 常 惺 万法唯心,非自然性,非定命论。说明人之福祸善恶,乃由其一念心生。故谓智以止观修习心行,观照心思起伏而善巧调练,如何使此心念纯净而不趣恶,明智而不愚闇,旷达而不偏私,终于无我平等..

  • 佛教定学的概念

    佛学文库 2024-12-06

    ◎ 蒲正信 历代的佛教都十分重视定学。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认为,佛教的实践是先见道,即先了解明白四谛的道理,然后再修道。修道即修行,而修行的主要方法就是禅定。大小乘佛教都认为禅定是获得正确认识,作出正确判..

  • 作么生

    佛学文库 2024-12-06

    ◎ 丁福保禅林用语。又作怎么生、似么生、作么、作生。作么,即何;生,为接尾词。相当于如何了、怎么样。本为宋代俗语,禅宗多用于公案之感叹或疑问之词。《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勘辨》(大四七五○三上):后沩山问仰..

  • 世无无因之果

    佛学文库 2024-12-06

    ◎ 宝 静世无无因之果,果必有因。如桃树由桃核而来,现在生死,由贪欲而生,吾人最初受生,亦由一念爱心而来,纳想为胎,流爱成种。吾人来世如何,不必问他人,问自心便知。吾等现须看破一切,断去贪欲,切不可被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