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佛教的发展历史
佛教作为较晚进入中国的宗教,却凭借自身的教义优势,跻身道儒二教之列,与之并称为佛道儒三教,佛教在历朝历代中地位强弱不一,鼎盛时期可以影响朝堂,势力遍布天下,若时委身于朝廷,逐渐世俗,那么佛教起源与何时?各个朝代又有什么变化?
一、佛教之始遍地开花,汉至南北朝
佛教最早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公元64年,东汉第二任国君汉明帝,偶然在梦中梦见一无发之人,自西方而至并发出耀眼金光,汉明帝不解其意,询问大臣此为何物,大臣面面相觑,只有博士傅毅道出缘由,乃为西方神明,名号为佛,皇帝梦见西方之佛,应该是与其有缘,汉明帝听后大喜,随即派人前往西域将佛迎至汉地,并建立白马寺以供传教之用,但此时佛教刚刚进入汉地,规模不大,传播范围有限。
三国时期天下动乱,百姓民不聊生,佛教在此时间开始积极传播教义,魏晋时期由于爆发了瘟疫导致大量士人死亡,建安七子之中的数人都死于此次瘟疫,生命的脆弱暴露无疑,无论你是世家大族还是平民百姓都难逃一死,这一时期玄学开始盛行,佛教思想与之相近,以此佛教受到了世家大族以及文人们的支持,势力得到进一步扩大。
晋朝司马家一统天下后,由于其二代君王昏庸无能加之司马家分封制度,导致爆发八王之乱,随即晋朝进入了最为黑暗的时期,五胡十六国时代,由于战乱,大量汉族人口开始举家南迁,衣冠南渡,一部分僧人随着南迁人口到达了东晋帝国,一部分僧人留在了这个北方乱世,为迷途的世人宣扬佛法,收效甚佳,大量无依无靠的底层百姓将寺庙视为唯一的心灵寄托。
南北朝时期佛教到达了光辉时期,南朝宋齐梁陈对佛教都十分崇敬,宋代有寺院1913所,僧尼共计36000人。齐代有寺院2015所,僧尼共计32500人。梁代时期达到了南朝顶峰有寺院2846所,僧尼达82700余人。陈代有寺院1232所,僧尼32000。不仅南朝僧人佛寺僧人众多,连梁武帝本人也是数次入寺为僧,舍弃皇位,可见南朝心目中佛寺地位之高。
北朝佛教更是夸张,仅北周一国,佛寺就高达万所,僧尼数百万,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几乎到了北地佛教遍天下,由于佛教僧人很多不事生产,且不给国家缴税,更有甚者兼并土地,为祸一方,僧人的增多不仅导致佛教素质整体下降,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北方很快出现了劳动力不足,兵员不足的问题。
北周武帝宇文邕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灭佛运动,将国内大量寺庙拆除,只保留部分寺庙,几百万僧尼还俗,使得北周国力大大提升,为统一北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隋唐宋时期,佛教快速发展
北周末年由于静帝年幼,皇位遭到了权臣杨坚的篡夺,登基称帝的杨坚很快便发起了统一战争,灭亡了陈朝,实现了大一统,但是在风光后面,无数百姓和勋贵对于杨坚夺外孙皇位的做法嗤之以鼻,南方此时刚刚平定,部分地区还时有战火发生,民间对于隋王朝认可度上还存在疑虑。
为了稳定局面以及美化自己篡位的事实,此时杨坚开始大力发展佛教,为什么众多宗教中杨坚要偏偏发展佛教?原因有其三点,其一,宇文邕在位期间对佛教采取了清理政策,使得北方佛教遭到重创,而杨坚此时将佛教重新扶持起来,对佛门有知遇之恩,佛教的舆论宣传自然偏向于杨坚,宣扬其得位来源于神佛的恩赐,是神佛选中之人,利用宗教达到君权神授的目的。
其二,杨坚与佛门自小就有渊源,其出生于冯翊郡的般若寺之中,据说被一个尼姑收养长大,因此与佛教有很深的缘分,基于这种缘分,杨坚对佛教产生偏爱。
其三,南方佛教盛行,且南方刚刚平定不久,为了让南方人心归附,杨坚与佛门采取了合作态度,佛门积极宣扬隋王朝的合法性,隋王朝对佛门采取保护政策,因此隋朝时期佛教极其兴盛。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乘机在太原起兵,建立大唐,为了区别于隋朝,李渊搬出李耳,也就是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家为首席宗教,但由于佛教与统治阶级相安无事,因此佛教并没有受到打压。
太宗李世民时期,唐朝成为幅员辽阔的大帝国,长安更是成为了世界商业中心,各地商贩来往不绝,而大唐僧众也开始向周边转移,传播佛法与大唐的文化,这里面著名的僧人如跋山涉水,西行弘扬佛法的玄奘法师和东渡日本的鉴真大师,可见唐朝时期佛门地位并不低。
武则天继位后,由于其自身当过尼姑,对于佛教有一定的认识,外加自己建立了武周毕竟不是李唐,宗教文化上也绝对不能以道家为主,为此在多方考虑下,武则天决定以佛教作为武周的首席宗教,朝廷上大力支持,武周时期佛教达到了小顶峰。
唐朝末年,节度使军阀割据,民间爆发黄巢起义,大唐最终覆灭于朱温之手,此时天下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气候不佳,农业不振,百姓饥苦,军阀互战,因此民不聊生,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天下,建立了宋朝。
赵匡胤建国后,吸取了前朝经验,夺取了武将权利,利用文臣治国,尤其是澶渊之盟之后,宋朝迎来了长期的和平,僧人数量在仁宗年间发展到了46万人之多。
宋朝时期净土宗得到了发展,在此之前与僧人学习佛教思想的大部分都是达官显贵或者是文人书生,宋朝在净土宗发扬光大后,大量平民也可以学习佛教思想,为佛教深入底层,拓宽视野打下了基础。
三、元明清三朝,佛教跌宕起伏
十三世纪初,蒙古草原出现一位英雄人物,成吉思汗铁木真,蒙古自此开始崛起,在忽必烈一朝建立了大元,蒙古族信仰佛教,元朝的佛教地位超越了历朝历代。
忽必烈以八思巴为帝师,令其掌管宗教事物,百官见帝师无论其是否为皇亲国戚还是功勋贵胄,都要对其参拜,甚至下一任皇帝登基也要由佛教承认,佛教子弟可以入朝为官,并担任军政副职,这导致佛教弟子世俗化严重,出现了大量腐化僧人和恶霸僧人。
元庭不仅直接向大型寺庙招收僧人入朝为官,对于其他各地普通寺庙也给予了优惠政策,官府会给予寺庙一定数量的土地,并在税收上对僧人给予优待,元朝时期全国寺庙24318所,僧人数量达213148人,因元朝政府规定每个寺院最大限度只准许招收300僧人,所以21万僧众数据并不可信,实际数目只会更多。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元庭的残酷统治,导致汉地百姓揭竿而起,组建红巾军对抗元朝,朱元璋最终在起义军中胜出,剿灭各方势力,驱逐元朝于北地,建立了大明王朝。
王朝建立后,由于朱元璋自己就是皇觉寺僧人,他对元末僧人势力和宗教力量一清二楚,为了打压宗教力量,同时将宗教力量为自己所控,朱元璋在中央建立僧录司负责全国的僧人事务,归属于礼部管辖,同时在各地设立相对应的佛教管理机构,如各府设立僧纲司,各州设立僧正司,各县设立僧会司。
不仅如此为了将僧人数量维持在可控的范围内,明朝僧人采取考试制度,类似于科举制,首先明廷会搜集全国各地寺庙缺额情况,再组织全国想要出家之人,或者预备僧人,进行考试,考试合格的人礼部会颁发度牒,僧录司负责填写内容,最终拥有度牒者方为正式僧人,但是也正因为明朝如此做,导致僧人世俗化更甚,依赖明廷,确立了明法大于寺规。
明朝灭亡后,清朝接替了明朝掌握了天下,但对于佛教的管理,清朝继承了明朝的大部分制度,但是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清朝由于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其经历的时代乃为变革的重要分水岭,前期清王朝皇权达到顶峰,对于佛教采取控制态度,不仅仅对中原佛教采取考试制度加以限制人数,对于藏传佛教清廷采取册封制度和驻藏大臣制度,牢牢的将西藏佛教控制在自己手中。
写在最后
清朝末期由于国家全面落后于西方,导致国家遭受外国殖民,在此期间,佛教受到冲击,不仅大量的外国宗教涌入中国,冲击佛教,身为保护者的清政府也对佛教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态度,任其自生自灭,这种背景下,无数寺庙消亡,无数和尚沦为乞丐,一些有识之士开启了佛教改革,将佛教引领到了新时代。
-
佛教的家庭观
佛教的家庭观◎ 佛 子家庭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从出生到婚嫁另组家庭,家是生命的延续,是个人身心调和、价值观念养成的基础,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国家社稷安定的主要力量。在世界各民族、宗教中,中..
-
寂静人:我对佛教因果及轮回的看法
寂静人:我对佛教因果及轮回的看法我信佛教的因缘是在几岁的时候,那时我们全家去峨眉山,我母亲就爱带着我到山里的各个庙子烧香拜佛,那时小,不懂事,见佛就拜,见菩萨就拜,但是从内心的深处,也就有着对佛,菩萨..
-
正确认识佛教
◎ 楼宇烈现在有很多人想了解佛教,特别是想了解禅宗。其实对于禅宗大家常常觉得把握不定,因为关于禅宗的许多公案大家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也不知道禅宗应该怎么样来修证,怎么样才能了脱生死,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
-
村上春树与佛教
◎ 海 艳平野纯作为村上文学的忠实爱好者,认为村上春树的作品在超越国界的全球化外衣下潜藏着很深的佛教理论,或闪烁着佛教思想的光芒。同时,他认为村上春树是现代日本的佛教作家。作为世界文学的村上文学中所蕴含..
-
佛教学者
佛 教 学 者蒋 鑫在佛教信仰者之中,有很多人排斥佛教学者,认为他们只是把佛教作为一门学问研究,甚至对佛教的一些认识存在错误与扭曲,我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总结一下佛教信仰与佛学文化的关系。佛教之所以流传了..
-
佛教对中医药的丰富
◎ 华 展 在药物方面,佛经的认识和讲述十分丰富。后汉安世高的《佛说奈女耆婆经》言:天下所有,无非是药。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有天竺大医耆婆曰:天下物类,皆是灵药。万物之中,无一物非药者,斯大医..
-
佛教精神对当代人的滋养
◎ 王雷泉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物质层面或许到了赵本山小品中所说的不差钱,但在精神领域却出现严重的价值失范现象。在中国走向强盛的现代化道路中,佛教的作用日益凸现,已经成为朝野有识之士的共识。佛法不是坐而..
-
北京佛教的一瞥
◎ 倓 虚 北京佛教,统计起来,虽有一千多处庙;但因为宗派的关系和有南北方的不同,所以不能够团结合作。尤其自清朝以来,各庙有身份的出家人,差不多都和官府打交道,所谓名僧风格,酷肖俗流。把自己本分的事--佛..
-
宣化上人:真正的科学就是佛教
宣化上人:真正的科学就是佛教宣化上人:真正的科学就是佛教 我也没有读过科学,也没有读过哲学,所以对于这个Science(科学)、philosophy(哲学),都是一个门外汉。今天你们各位要求讲这个题目,这真是强人所难。..
-
汉传佛教和印度佛教的区别
能弘法师我们汉传佛教和印度的佛教有什么不同?事实上,从教理上是一样的。教理上解脱道的四圣谛、十二因缘、三法印,或者大乘佛法的三大系--性空唯名、法相唯识和真如唯心,这个全世界的佛教都是一致的。讲解脱道,..
-
邺城佛教遗存
新 杰 临漳古时称邺,相传为黄帝后裔颛顼帝孙女女修的儿子大邺的封地。春秋时期,齐桓公始筑邺城,距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战国时期魏文侯定为陪都。东汉末年,曹操居邺,兴霸业、筑铜雀三台,为曹魏建立奠定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