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俭惜福,念恩报恩
净慧法师修行的机缘不容易得到,大家共同聚会共同修行,所谓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像这样一种法会共修,更是不容易得到。何况有诸多的善友,相互地提携,相互地关怀,相互地成就,这种因缘实在是十分难得。想一想..
-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增广净土文◎ 王日休劝诵经人 凡诵经人。或持斋戒人。固为善业。后世必受福报。无可疑者。然此报有尽。不能脱离轮回。若更修西方。即超出轮回之外。罪恶人修者。尚得往生。况持斋诵经。其往生上品必矣。虽然独修..
-
妄想不断不能开悟
妄想不断不能开悟◎ 宣化参禅的目的就为着开智慧,求解脱。要专心致志来参念佛是谁?参到极点,就把一切妄想都忘得一干二净。吃饭、穿衣、睡觉都忘了,甚至大小便也忘了。这时候,风也吹不透,雨也淋不漏,绵绵密密的..
-
修行“善护念”
◎ 邹 相佛经里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叫优婆掬提的生意人,请一位证得罗汉果的比丘到店里随缘度化,解说佛陀的教法。优婆掬提问比丘:我如何才能进入佛门,真正修行呢?比丘说:你要照顾好你的心,心念如果能达..
-
点燃我们的心灯
◎ 证 严 心要像明月一样,有水就有月;心要像天空一样,云开见青天。 用宁静的心态,观大地众生相,听大地众生声。 心如镜。虽外在景物不断转变,镜面却不会转动,此即境转而心不转。 心随境转,动转不息,则人我是..
-
代众生苦
代众生苦◎ 来 果《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岂不理当孝养,应当代受?既是父母,何称众生?要知众生二字,佛菩萨称之当然,我等称众生者,似觉不恭,因众生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故也。由此而..
-
佛学可化解科学的危机
◎ 文 珠 回顾近年科学的导向,是毁灭性武器的发明,多于建设性的设备。假如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假如核子战争发生,世界人类的悲惨结局,科学家们实难辞其咎。当时代杂志,最近访问前苏联领袖戈巴卓夫,问他美苏关..
-
拜访绍云长老:结缘乃是亲人,放下便是重生
坐落于安徽含山县褒禅山的千古名刹褒禅寺,云雾缭绕,庙宇如林,巍峨壮观;寺内飞檐流角,明柱斗拱,古色古香。住持绍云法师今年八十有二,仍精神矍铄,不辞辛苦,讲学弘法于四海,无畏布施于黎民,德厚流光,闻名遐..
-
大悲拔苦
大悲拔苦◎ 虚 云我们要是真真学菩萨道,必须先要有大悲心,然后菩提心大愿大行大果,都由此而产生的,如普贤行愿品中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
-
结夏安居的意义与供养安居僧的功德
何为结夏安居?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订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在此期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称为安居。这是雨季期间草木、虫蚁繁殖最多,恐外出时误蹈,伤害生灵,而..
-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演莲法师记得数年前,到马来西亚某地弘法,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信徒们对听经闻法远不如参加办法会做法事那么争先恐后、兴致勃勃。大概信徒们认为想灭罪求福、消灾延寿、超度祖先,就得前往参加法会、法事,总比自己闻..
-
证严法师的大智慧
袁瑶瑶1.两个小故事在接触慈济前,我对证严法师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陪阮义忠至台中分享拍摄希望工程的心路历程。演讲结束已是傍晚,两位慈济师兄、姊开车送我们去火车站,谈到法师,其中两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一..
-
行中求法
行 中 求 法◎ 张俊明 贫穷布施难,我不久前看到的一句话,也是某个时刻心情的写照。因缘际会,我成为了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涿州无相布施组的一员。回想起来,自2015年起参加了山西应县、浑源县的贫苦老人捐助衣物..
-
出家真正利益与功德
◎ 莲 池(著) 吴锦煌 (译)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此者赞叹出家,而未明言出家之所以为利益也。岂曰:不耕不织,而有自然衣食之为利益乎?岂曰:不买宅,不赁房,而有自然安..
-
七月不是鬼月而是“报恩月”、“孝道月”
星云大师七,在中国的数字当中,是一个奇数:七巧、七星、七彩、七律;基督教也有七天创造宇宙之说,甚至七天一周,每周日要上教堂做礼拜一次;在佛教里则有禅七、净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无限的意思--七是一个变..
-
见性并不难
元音老人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异见王问婆罗提尊者:性在何处?婆罗提尊者说:性在作用处。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提,在足运奔。这些都是佛性的妙用。所以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见..
-
一颗了了明知的心
顿珠法师有时候的外境,的确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短暂的快乐。而一份由衷的喜悦,也的确会带来一份向上的力量。这个时候更要提醒自己,保持心的了了明知。因为,外在的一切从本质上来说是脆弱不堪的,比如身份、地位、名..
-
修行的高低是看德行
大安法师修行的高低看德行,不在于外在的东西,无论是哪毕业的,无论是在家出家,真正有德行的就是真正修行的人,简单的说明:皈依了佛就该向佛学习,学习佛的觉悟,学习佛的慈悲,学习佛的愿力,学习佛的正知正见,..
-
“什么是什么”:万物皆是无常、苦、无我
佛使比丘现在,假使我们依照一般人所听过的,尤其是那些老年人的口头禅--三法印来说,就是无常、苦、无我,这又是另一种佛教的主要宗旨。这些是我们必要知道的,若仍不知其所以然的话,就可说是不明了佛教。无常、苦..
-
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慧广法师问:法师,我们怎么去理解无常呢?怎么去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呢?慧广法师答:常听人感叹人生失意,这种挫败感很多时候正是对无常的体验。看看这世界,人们整天忙忙碌碌,无非为逃避无常,苦恼、挣扎那..